收藏文章 

2013-12-27

對未來內地和香港股市整合的預期

  這幾天香港處於聖誕假期中,市場氣氛輕鬆,大家對來年看似樂觀。

 

  在經濟復甦的大框架下,A股和H股看似都會有不錯的發展,A股和H股是兩個分隔的市場,投資群體、理念和法規也不一樣,難免存在價差,目前,市場中就存在不少AH股中的A股比H股出現明顯的溢價。理論上,這麼大的價差對大股東而言,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間,特別是對部分非國企的持股股東而言。的確,在表面上,大股東可以賣出A股、買入同樣數量的H股來套利,既能維持其原有股權,又有助AH股平衡發展,但是為何大家不這樣做呢?

 

  從法規與各方面的配套而言,由於A股與H股市場之間並不能進行直接置換,控股股東必須透過出售價格較高的A股,以及在香港買進價格較低的H股,才能進行。不過,在實際操作上困難重重。此外,目前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規範這方面的套利行為,可供參考的操作案例並不多,以往部分央企基於戰略目的,曾進行間接套利的交易,但是對市場依然發現當中存在對A股市場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因此,能直接憑著AH股兩地價差,而能直接成功簡單套利的案例幾本上並不存在,筆者希望借本文簡單探討當中涉及的技術性問題。

 

  香港監管機構對公眾股比例有嚴格要求,一般不能低於25%,若大股東大手買進,很有可能導致公眾持股比例不足,從而影響上市地位。此外,若股東持股比例超過若干百分點標杆性的限制,需要全面披露資訊,更有可能涉及自願或強制性要約收購,因此,上市企業的大股東或控制人絕對需要先行考慮。另外,由於內地資本賬尚未放開,跨地股權套利交易若真的實施起來,資金流向也難以自由進出,不利交易執行。

 

  從企業管治的角度去看,A股和H股雖屬同股同權,但從大股東的控制而言,企業不少決議均需要通過A股股東和H股股東的分別投票。若進行套利後,失去A股的投票權,大股東有可能得不償失。

 

  從企業公關的角度去看,對於不少AH企業而言,由於均屬內地企業,A股的人民幣股價表現更為重要。若A股股價不振,未來進行再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等等交易均會受到影響,這絕對不是企業自身或企業股東希望發生的。此外,H股的流動性以及活躍程度與A股或許也存在若干,若要增持一定的H股股數,也存在若干難度,同時增持H股或會引起較大的股價波動。筆者參考過不少自己操作的案例,在大股東增持股份時,一般會一起在H股和A股市場中進行,而不會單單在H股進行。

 

  同時,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目前這法規會否適用與AH股之間的套利行為尚未有明確答案,不過,自然人股東若將企業上市前獲取之股權在上市後套現,是需要按照內地《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是所有大股東均需考慮的重要套利成本。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AH股存在價差不足為奇。但目前市場缺乏套利管道,價差或會長期出現。不過隨人民幣國際化,跨境投資工具愈來愈多元化,市場之間的聯繫互動愈來愈密切,未來估值水準也會較為靠近。正如筆者在上文所言,兩地上市企業的股票在未來能否自由互換,對市場有重要的影響,價差將會隨著套利資金的流動而消失。而在這場價格的博弈中,價格較低的一方肯定較為受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