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1-06

在會所過新年

筆者在聖誕節期間出了國,在年底前趕回香港,和父母共渡新年。

 

因工作的繁重之故,筆者自認不是一個懂生活情趣的人,休假期間主要還是以「睡眠」為主。因此,每逢過時過節前也需要費盡心思,提前想想究竟到哪裏才可以「有意義」地消磨時間。

 

說真的,投資銀行家休假機會一般不多,如果不是「出國」散心的話,一般均和筆者擁有共同嗜好,就是「睡眠」。

 

部份有家室的同業可能會選擇到私人會所消閒,說起私人會所,筆者一般在平日宴客時才會到那兒,來去匆匆,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細心觀察旁邊的人和事。因此,是次元旦筆者也選擇了到港島南區一家私人會所消閒。

 

這家會所號稱香港最貴的會所之一,筆者一進入這家會所,就發現會所洋溢著濃厚80年代的氣息,與當今時代氣色真的有點脫節。

 

筆者第一次在那裏過新年,發現真有不少同業在那7裏打磨時間。每隔幾分鐘就見到熟朋友,筆者非正式統計過,見到3個上市公司老闆,5個上市公司高層,8個投資界的朋友,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香港人有共同的喜好?說明了香港人都喜歡到會所過節或休閒?可能什麼都不是,這可能只是說明了香港根本沒有其它地方給本地精英份子消閒。

 

私人會所這個概念來源於歐洲上層社會。現時私人會所是中上階層的娛樂場所,香港以往是個殖民地,會所和俱樂部比比皆是,象徵著社會特權階級的獨特地位。早在十七世紀的歐洲,世界上第一家會員制俱樂部誕生在英國的一個咖啡館裡。由於參與者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於是決定組成一種聯盟,事實上這就是第一家私人會所。

 

近20年來,隨著內地經濟的持續繁榮特別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以長安俱樂部、京城俱樂部為代表的北京會所的成立,拉開了高級私人會所登陸內地的序幕,並迅速擴展到上海、南京、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並集聚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會所經濟。

 

上海是中國第一個引進私人會所理念的城市。由於這種俱樂部為相同社會階層的人士提供了一種排他性的私密社交場所,因而大受歡迎並逐漸流行開來發展到今天的全球現象,會所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的產物和一群身份不凡人士的聚會場所,會所的會員資格也演變成某種身份的象徵。

 

和經營私人會所的朋友聊天,要經營成功,吸引會員,就必須重點處理五大事項,建立獨特的會所文化:

 

核心理念:私人會所的魅力在於高端的上層社交,通過提供與會員身份相符或更高級別的服務、人際文化和商業化環境,讓會員感覺上獲得最高的服務附加值。

 

經營原則:要想成功必須「高投入,高回報」,私人會所不單只要有巨額的投資作後盾,還要打造出遼闊的上層人脈平台。

 

經營關鍵:會員「消費」是私人會所最大的盈利來源,雖有不少會員制私人會所以會費為主要收入,但大部份盈利狀況欠佳。私人會所為賺取更多的利潤,多以對外經營來增加收入,以 虛榮的「獨特體驗」和「貼心服務」支撐高昂的私人會所經營成本。因此,會員帶來消費的朋友,可能才是私人會所的盈利目標。

 

經營準備:高端地段,高端物業,高端客戶為最重要的三「高」概念。繁華商業中心或優美郊外環境,標誌性建築空間,極致奢華裝修,必須與名人界和媒體等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經營制度:會員制 VS 非會員制,嚴謹會員制更能突現尊貴的身份。

 

會所予人一種虛榮的感覺,同樣地投資銀行也是一個虛榮的行業,兩者真的是很好的配搭,難怪有這麼多投資銀行同業也喜歡到私人會所消閒。

 

話題轉回筆者在會所中渡過的新年之情景,說真的,香港人的活動空間真的越來越細小。離開會所時,筆者在門口遇見一位前央企高層和一位金融機構的高層在門口談論這會所的特點,不過對筆者來說,會所中之一切均毫無性格可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