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8-18

四問深港通

  本周,筆者忙得透不過氣,除了要處理深港通的業務發展,更要回應中外國際媒體友人的提問,一直忙到現在都尚未解答完,自深港通在周二下午宣布後,政策已經較爲明朗。但是普遍市場還是存有四大疑問 :

 

  1.在未來4個月時間內市場會出現甚麽新發展?

 

  政策的框架雖然已經宣布,但是具體納入深港通的企業名單尚未公布,市場將有猜測。此外,部分納入指數的門檻存在市值限制,但市場爲動態,深港通的部分標的股可能會出現頻繁的改動。此外,亦要考慮部分企業的企業管治及合規性問題,故此,不是一合符準則就可以納入深港通標的當中。未來,內地與香港券商及中介需要重新測試系統,觀察操作性及穩定性,四個月的時限也是挺緊張的。

 

  2.投資者需要在這4個月裏做甚麽準備?

 

  未來,內地投資者投資深港通,依然有50萬人民幣的門檻限制,而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的創業板則必須爲專業投資者,門檻更高,需要具備800萬港元的證券投資組合及一定的投資經驗及頻率。在這段期間,投資者必須多瞭解兩地市場的特徵、區別以及當中的風險所在。故此,這四個月的時間內,兩地證監會、交易所及券商中介必須加强教育培訓,始終深港通的特徵在於中小型企業,風險肯定較高。

 

  3.滬港通,深港通存在甚麽不同的投資機會?

 

  深港通的特徵在於中小型企業,風險肯定較高。目前A股相對平靜,投資概念相當分散,不過,深港通概念短期內仍有一定的市場。若干機構投資者亦希望透過深港通進行AH股票價差的套利及炒作活動,不失爲市場焦點之一。目前內地企業在AH深港兩地同步上市的股票,深圳A股平均溢價率約90%。 兩地AH溢價現在雖然比以往縮小,但依然較高。 

 

  目前,國際機構投資者對A股普遍比較謹慎,購買藍籌股或將成爲主流穩妥的投資策略。 故此,深圳藍籌股及稀缺板塊,將成爲深港通開通後重要的投資機會,若干板塊將會受益,如白酒、醫藥、券商、軍工等等。

 

  環球機構投資者一直較爲偏好業績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業龍頭股。舉個例子,自2016年以來,貴州茅台幾乎每天都位列滬股通前十大活躍股。參考A股上市公司2016年第一季報,也發現到外資偏向「三高一低」 - 高市值、高盈利、高股息和低估值的概念。 

 

  參考內地同業分析,筆者估計在深港通開通後,資本有可能流入較大市值的個別規模達及高質量股份。 

 

  需要留意的是,外資流入並不代表股價會上升,資金流動只是影響股價的因素之一。始終北上交易佔相關股票的交易額之比例不高,而香港資金供應量較爲有限,對內地A股價格的刺激作用並不明顯。 

 

  滬港通到今年11月就啓動兩年,投資者亦感受到部分預期並無兌現,對於兩地上市的AH股股票,高折價的A股並無因滬港通的推出而獲得外資的特別眷顧。原本大家以爲滬港通有助於縮小兩地上市AH股的價差,但AH股的價差並無因爲滬港通出現趨勢性的收窄。

 

  筆者認爲原因在於「交易量」無法做起來,難以改變A股的投資者結構和市場風格,也無法影響大盤藍籌股的估值和定價。

 

  4.會宣布深港通、滬港通取消總額限制,對中港市場資金流動會有甚麽樣的影響?對人民幣國際化和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帶來甚麽影響?

 

  在深港通開通前,兩地市場對政策的反應郤存在差距,存在內地冷,香港熱的情况,反差的原因主要在於投資者預估深港通執行後,資金會從內地創業板跑到香港,因爲內地創業板的估值實在太貴了,從近期滬港通南向資金量大增可見趨勢。相比香港投資界較熱烈的期待,內地的看法相對冷淡。也有人認爲深港通的開通不會給A股帶來太多的增量資金,政策的推出實際影響或有限,既不構成利多也不構成利空。

 

  政策細節披露後,大家發現每天額度限制依舊存在,更重要的是內地人士投資港股的限制並沒有被移除,絲毫沒有鬆動下來。當然,總額度限制是移除了,但仔細看,到目前爲止滬港通雙向交易的額度均未被用完(當中港股通額度較接近用完),故此解封只是擺出一個中長線姿態,保留彈性。

 

  參考目前滬港通北向額度使用情况,額度累計使不到一半,相對於上海股市人民幣23萬億元的自由流通市值僅僅只佔0.66%。假設深港通開通後,北向額度累計使用達到人民幣3000億,對於深圳股市約人民幣15萬億的自由流通市值也僅僅只佔2%,不能亦不會改變A股現有的投資者結構。故此,短線而言,深港通對A股最大只能産生一刻的激情,對後續市場影響有待觀察,投資基金的A股策略未必會重大調整。 

 

  的確,目前投資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有著不同的觀點,人民幣仍存在資金流出的壓力。當然在人民幣加入SDR的初期,筆者估計人民幣匯率將會保持相對穩定,但是未來的日子充滿變數。

 

  不過,總額度取消始終是好事,對重建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有積極的正面作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股票 #理財 #深港通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