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7-13

「三」債夾擊下的股災

  昨天中午,Bloomberg彭博約了我做電視直播專訪,和三位歐美主持一起討論內地經濟形勢,當時港股在上午的時候已經搖搖欲墜。話題迅速從內地通脹外貿,轉到令投資者聞風色變的「三」債問題。

 

  昨天恆指下挫接近700點,期指也下挫接近800點,在「三」債的出現和夾擊下,股災好似重臨。

 

  筆者所說的「三」債是指美債、歐債和中國的地方債。

 

  當中以歐債最令人感到擔憂,歐債危機從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等地蔓延至歐盟第三大經濟體的意大利,該國債務問題之巨,可用債務「巨象」來形容,金額和影響可謂大到一個不能拯救的地步。更令市場感到恐怖的事,單是意大利國債信貸違約掉期(CDS)之規模,竟然已經去到250億美元,較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 50億美元,規模更超出4倍!參考資料,筆者留意到美國金融機構是CDS的最大發行商。若最終意大利真的違約,受害的並不局限在歐洲銀行業,損失慘重的將包括美國業界,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會比金融海嘯更爲驚人,後續的衝擊可能會維持數年。另外,投資界也擔心希臘債務會否出現部分違約的情況?看來,歐債問題將伴隨我們一段長時間。

 

  在美國國債危機問題上,參考美國財政部的報告,截至5月16日,美國政府已達當地法律規定的14.29萬億美元債務上限。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下月2日前修改相關立法,上調國債上限,美國政府將不能再舉債,同時可能出現違約的情況,無法償還下月4日到期的300億美元短期國債。筆者認爲美國國會應該可以及時處理,美國政府違約應該只是虛驚一場。

 

  在內地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問題的處理上,有不少國際評級機構提出警告。針對這一點,內地和國際上的論點並不一致,言論也頗有火藥味。不過,筆者認爲解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乃符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內地銀行(包括主要的上市銀行)的共同利益,最終定必有一個合理方案的出現,未必會出現如國際評級機構預言的惡性爆破。不過,需要擔心的是,反而是內地民企的企業管治和帳務問題在未來會否持續成爲國際對沖基金的追擊目標?

 

  針對內地,早前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顯示目前穩定物價和管理通脹預期仍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導致通脹猛漲的豬肉價格在經歷6月份的爆升後,筆者觀察到商務部最新公佈的數據,豬肉價格在上周的漲幅開始收窄。筆者早前曾估計過,內地全年通脹的高位將出現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交界,若內地的需求略爲下降,這會有助部分資源價格的調整。另外,在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實質性放鬆的前提下,通脹回落的形勢將較爲明顯。

 

  儘管如此,若歐債問題在短期內未能明朗化,七月份的股市可能不會如早前預期般出現「七翻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5折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