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7-20

身體越差 商機越多

  無獨有偶,筆者最近有幾個在中環工作的朋友都進了醫院驗身,初步懷疑是關於惡性腫瘤、心臟病或腦血管病,這三種病症就是最普遍的都市健康問題。

 

  近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上上落落,投資人情緒當然欠佳,精神壓力大。情緒不好,肯定會影響到身體的狀況。

 

  理論上,身體不好定會刺激社會對本地醫療服務的需求,當中的商機就越多。不過,站在筆者的角度去看,香港人口已經要爆炸了,但香港醫療系統又是一個開放性體制,大門永遠對外打開,包括對非本地居民,因此,資源應對上已經存在問題。

 

  香港近期一直討論内地孕婦赴港產子,拿取居港權等衍生問題。在過去幾年,香港的醫療服務發展,一直傾斜在產科服務。醫院的目的變成賺錢機器,瘋狂擴張,但人員數量又不變,未來質量肯定成疑,長遠的增長性存在不穩因素。

 

  因此,從投資角度,筆者的視線肯定不是放在香港,而是内地。其實醫藥板塊是一門大生意,當中若我們持有的醫藥類股份符合「國情」,其實商機一定無限。

 

  參考内地情況,若我們細分内地居民因疾病離世的主因,在内地城市中,同樣地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導致死亡的比重不斷上升。因此從投資概念去分析,帶有這三項病患為主題的股份才有更大之投資價值。

 

  在現實環境中,內地醫院中的暢銷藥裏,其實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和心血管系統藥物的確佔據一個重要的暢銷位置。伴隨著中國人口急速老化,慢性病患如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趨勢也不斷上升。估計相關醫藥的需求也將不斷上升,這方面的藥物絕對也會是未來市場的持續增長動力。

 

  内地在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下,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的病發率大幅上升。全球藥品市場的前三名是抗腫瘤藥、降血脂藥和呼吸系統用藥等專科藥,内地病譜轉變也將增加相關藥物的需求。老齡化將加速藥品消費需求、居民衛生支出將持續增長、因生活習慣改變所導致的病譜轉變等等內需刺激因素將推動醫藥市場明顯上升。

 

  觀察數據,内地醫藥行業呈現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内地醫療保險和相關醫藥體制改革所帶來對醫藥的需求。過去五年中國醫藥總銷售複合增長率為20%。在 「十二五」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將繼續加大投入,基層醫療設施和醫保系統將得到完善化,加快醫藥行業增長。估計未來五年中國醫藥市場將保持約20%至25%的增長速度,值得長綫關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