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9-22

香港不怕核災食品?!

  日本是香港投資銀行界在過去一兩年準備開拓的新市場,無論你喜不喜歡日本、害不害怕地震、海嘯和颱風,在工作的需要下,你還是需要隨時準備好變身為東京「達人」。

 

  筆者在東日本災後,下周將首次前往當地。出發前的幾天,適逢東京的友人來港探望筆者,大家舊別重逢,筆者想知道的信息也較多。

 

  筆者的友人是傳統的日本人,在日本厚生省相關的機構工作。筆者怕他水土不服,因此特別帶他到日本餐廳用餐,享受故鄉的日本菜。吃飯時,筆者留意到友人吃得非常慢,面上略顯難色。

 

  事後,筆者問他是否飯菜有問題?是否不合胃口?友人說沒有問題,烹調得很地道和美味。筆者繼續追問他是否不舒服,友人欲言又止。最後,他告訴筆者一些日本的消息和日本人心中秘密。

 


  他告訴我在日本,儘管一些人飲食習慣沒有改變,但是很多人已經不再吃日本土產的海鮮,特別是東日本一帶太平洋的海產,更加也不敢再去,接觸海水。

 

  不過,不再吃日本的產品,不代表轉吃我們中國的產物。在日本有能力的人,會盡力去買舊米、舊酒和舊貨。何謂「舊」?即時在3月11日東日本受災前已經生産,擺上架的「舊」東西。

 

  他們用盡人力物力,去搜購「舊」貨供自己和家人食用,保護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們沒有過分張揚,只是低調進行。政府無論說甚麼,他們也沒有完全相信。筆者聽到後,了解到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出現改變。只是口說沒有改變,但是生活已經起革命,就是所謂「只做不說」。

 

  筆者帶友人去香港的日式超級市場走走,友人有如指南針般,告訴筆者,「某」個地方的產品非常接近災區,我們日本人不敢食用的,您要留意。然後,他也會說這個地方還可以,不用怕。友人叫筆者多加留意。

 

  友人也覺得十分奇怪,爲何一些接近災區的「新」產品在香港依然可供採購。我們生活在香港,有時覺得非常奇怪。很多時候,為了保持自由經濟,政府甚麼都不理,任由市場自由發揮。但是在2011年的今天,這套原則已經行不通了,全世界都積極干預市場和經濟,若我們置之不理,距離被淘汰的日子將相當接近。

 

  正如筆者朋友所言:「香港真奇怪!核災區附近的產品竟然還可以買到,香港人真的愛日本!」

 

  不過,友人並不知道的是,香港人根本不知道那些產品是來自接近核災區附近的地方,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