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10-19

兩個「溫州」:一個甜,一個酸

  筆者姓溫,每逢聽到溫州的名字,心裏總是感到有一些親切感。10月的溫州,在不同國家的人眼中,可能也有不同的感受。

 

  中國有溫州,其實日本也有一個名為溫州的地方。當然那個溫州不如我們的溫州在經濟發展上耀眼,但當地盛產蜜柑,現在更是溫州橘子季節來臨的時候,每逢人們進入日本的超級市場或便利店,你總會見到「溫州蜜柑」這四個字,日本溫州相當平實,而且一提到溫州,大家心裏總是「甜絲絲」的。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浙江省的溫州,名氣就大得多,江浙兩省可說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爲活躍的地區,溫州更是皇冠上最耀眼的珍珠。溫州民營企業數量眾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溫州民營經濟總產值佔全市總產值的比重更超過90%。

 

  近月,溫州兩字在財經媒體上不斷出現,溫州風暴更持續影響證券市場的表現,我們每天也聽到民企老闆「走佬」、企業倒閉。投資市場都害怕這些現象會出現骨牌效應,影響内地金融體系的問題,香港中環投資界一聽到溫州兩字,心裏也會馬上一酸。不過,溫州民營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其實相當低,相反對民間貸款的需求卻極爲龐大。理論上民間借貸爆破對銀行的影響程度較小,不會馬上威脅到金融系統的穩定。

 

  溫州民間借貸自古有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發展為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從80年代末至今發生過幾次「三角債」事件,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資金使供應商企業資金鏈斷裂,由此產生的漣漪效應,有可能引爆出更大的危機,這絕對是需要警惕的,同時也要防止信心斷裂。

 

  在目前高通脹下,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的上升,持續擠壓著内地小企業的利潤空間,令到目前一些小企業經營極度困難。内地中小企業運營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匯率的上升令出口壓力的上升,尤其是融資成本較去年大幅的上升,無疑對小企業是雪上加霜。

 

  但是,單是雪上加霜理應也不會令到溫州出現目前的局面,筆者十分認同謝國忠的其中一個看法,如果我們將內地民企破產,定性為因内地貨幣緊縮政策所引發,是錯誤的。正常運作的企業不會僅僅因為借不到錢而馬上破產,只有失誤的燒錢投機行為才需要不斷借錢求存。

 

  這倒是現實,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報告,只有35%的民間信貸資金投入到實業中,其他的資金估計有兩成流入到房地產行業中。因此過去數月的震蕩可能只是開始,當房地產價格若真出現大幅下挫之時,那個時候可能才是民間信貸真爆破的時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