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2-08

投資銀行裏的人事叛變

  投資銀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行業,從基層到高層每人的工作崗位和性質差別並不大,只是當中的分類比重有所不同。

 

  擧個例子,基層同事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執行層面,而高層的同事需要花時間在業務推廣和管理上,但這不代表高層的同事不需要處理執行工作,也不代表基層同事不需要協助處理業務推廣和管理工作。不過,一旦工作混合起來,大家一時之間也難分彼此。

 

  或許也就是這種類似的工作性質,讓不少人分辨不清自己的定位,容易導致不少入世不深的投資銀行家們迷失自我,受表象所蒙蔽。例如,客戶敬重公司或自己上司,愛屋及烏,以禮待人,對投行上下的同事都有所照顧,顯得尊重。不過,不少人卻錯誤解讀為客戶對自己的個人觀感或敬重。

 

  思路清晰的同事當然知道同事們各有分工,市場的定位是依靠日積月累的努力堆積起來的。但是一些資歷尚淺、不明袖裏的同事,往往會呈現自我膨脹的感覺,有意無意間種淡化了其他同事的角色,埋下人事衝突的種子。

 

  其實,投資銀行是團隊工作,並非個人英雄主義。當這種危險思想不斷膨脹的時候,人就會形成一種偏見,變得自怨自艾,不斷抱怨爲何彼此待遇相差這麽遠?爲何自己不是拿上級的薪資待遇?爲何自己不是坐上級的位置?職場叛變的前因也將出現。

 

  出現這種心理狀況,人會變得愈來愈痛苦,也將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是怠工(若你是一個消極的人)、第二是離職(若你是一個積極的人)。

 

  筆者在投資銀行界20年,也遇過不少這些類型的「叛變型」同事,有些時候這些同事會有很好的發展,也有些時候工作發展也會一敗塗地。無論是否叛變,或是另謀高就,轉工總是有著不同的原因。在職場,每人的價值觀也不一樣。我們中國人人望高處,離職當然是為了升職加薪,說真的彼此合則來不合則去,勉強沒幸福。

 

  當今投資銀行界,人員複雜,已經不如80年代或90年代般單純。筆者記得在90年代初,一位前輩告誡筆者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銀行家?筆者也記著這「三不」 理論,就是:不要貪污、不要懶惰和不要妒忌旁人。但是在2012年的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