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2-22

香港男人的「供應」愈來愈少,怎辦?

  筆者在兩年前編寫的《納論中國投資大趨勢》一書與其他撰文中,曾討論過「女多男少」的社會現象,事隔多年,問題不單沒有改善,還持續惡化。

 

  香港統計處最新的人口普查發現,男女比例進一步惡化,每10名女性相對只有8.76名男性,不過,性別失衡也沒有讓「港男」嘗到甜頭,適婚年齡而未婚的男女比例持續創出新高,這就是内地所謂的「剩男剩女」現象。

 

  「女多男少」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討論和關注,因為香港有可能在30年後,會出現為數龐大的「剩女」群,數目驚人。

 

  面對「女多男少」問題,内地情況同樣嚴重。筆者也希望在本文中再次與讀者探討過往的一些論點和意見,有一位内地讀者的電郵曾提到:「…我所在的南方的一個小城…離您們香港不遠、也很接近深圳和廣州,就出現了許多「剩女」。為甚麼?因為那裏「三來一補」的小工廠小企業特別多,女性就業也特別多…本地男性很多都是取外來女工為妻,使得本土「剩女」的擇偶範圍不斷縮小…我們該怎麼辦?看來只可以把錢儲起來,儲錢防老來自救!」

 

「剩女」們的投資心態

 

  當然上述基層社會的心態局部促成了內地儲蓄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儲蓄率愈高,代表了市民消費愈少,導致「內需」無法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早前,為捕捉這方面的商機,內地有一個評估「剩女」投資心態的報告,有幾點心態特徵值得讀者留意:

 

  1.全副精神均放在投資自己的身上;

 

  2.細心管理自己的現金流;

 

  3.早行動,早收穫,儘量將投資變成一種習慣;

 

  4.開始關注房地產投資能帶來的回報;

 

  5.特別關注自己的健康保障。

 

  在這些心態形成的框架下,她們會定出「四個規劃」:

 

  1.現金規劃:流動資金不可少,以保不時之需;

 

  2.保險規劃:保額必須覆蓋父母未來養老費用;

 

  3.養老規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以保日後退休生活;

 

  4.投資規劃:回避高風險投資,選擇穩妥能有固定收入的投資.

 

「剩男剩女」撐起物價

 

  不過上述情況只能概括部分基層人士的心態,正如筆者曾說,在內地,「剩男剩女」現象也是教育程度過高、社會晚婚的後遺症。因此,並非所有「剩男剩女」均為無產階級,相反他們非常富裕。所以,過多的剩男剩女亦會引發通脹。因為他們沒有家庭負擔,賺多少錢也可以盡花,也沒有甚麼孩子需要照顧,用的、買的和食的均可能是「以貴為先、實用較次」。由於他們多數也受過高等教育,薪金會較高,購買力亦較強,大量的購買力一旦急速湧入市場的話,必定刺激物價上升。

 

  觀察近期內地經濟形勢,1月份的CPI通脹率反彈,説不定也不可以忽略「剩男剩女」的因素。如今,「剩男剩女」在全國各地數量猛增,已經成為星火燎原之勢。內地不少朋友認為現在的物價之所以這樣高,在某種程度上與這些「剩男剩女」有非常大的關係。

 

  甚麼人換手提電話最密?沒有結婚的人。

 

  甚麼人換手提電話最慢?那些多孩子的父母。

 

  這說明那些沒有家庭負擔的人是商品市場的消費主力。據稱,在深圳有一個現象,很多「剩男剩女」沒有地方花錢,在買東西(如買車買房)的時候並不問價,結果支撐了消費產品的高價格,據稱也推動了樓價的上升。

 

全球性別比例失衡成趨勢

 

  香港人最關心的是「女多男少」的社會問題。香港每千名女性對男性數目在1981年為1087,但在過去20多年間,這比率不斷持續下降。自1996年起,20-39歲年齡組別的女性人口已經開始較男性為多。在2009年,每千名女性對男性數目為889,到了現在,數字已經下降到876。到了2039年,更將下跌至744,這是由於大量內地女性單程通行證持有人持續流入,以及為數不少的外籍女性家庭傭工來港工作所導致。若撇除外籍家庭傭工,人口的性別比率仍會由2009年的955下降至2039年的804。儘管全球新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約為106:100),但性別比例失衡正成為一種趨勢。中東的卡塔爾,男性比女性多出九成,屬於世界上最缺女性的國家。

 

俄羅斯吹起「外嫁」風

 

  很多人會以為世上最缺男性的國家是俄羅斯,其實不是,俄羅斯的鄰國,波羅的海沿岸的拉脫維亞,女性比男性多17%,是世上最缺男性的國家。若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出現嚴重性別比例失衡,這不只是一個簡單未能找到配偶的問題,這失衡會衝擊社會穩定和延續性,甚至會影響到未來的國際關係。

 

  筆者舉個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蘇聯(俄羅斯前身)軍隊陣亡人數接近900萬,其中絕大多數為男性,引致了日後俄羅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失衡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一夫多妻」,這社會現象一般是很難證實的,但是後來的一份統計報告印證了這社會問題.在2002年的全俄羅斯人口普查中,聲稱已經結婚的女性比聲稱已經結婚的男性多出6.5萬人。這象徵著不少於數萬名俄羅斯男人至少有兩位妻子。

 

  另一個社會問題就是「跨國婚姻」激增,據美國司法部統計,最近十多年來,通過嫁給美國公民而移民到美國的俄羅斯婦女有7.5萬人。這種風氣導致俄羅斯出現「外嫁風」,同時還催生了許多新賺錢的途徑,據稱俄羅斯有一本叫做《如何嫁給外國人-101條建議》的書一直長居暢銷書榜,在大城市如莫斯科和聖彼德堡等等設有數目眾多的跨國婚姻介紹所。

 

  雖然「外嫁」看似可以緩解國內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但是不少外嫁的「俄羅斯新娘」均為受過良好教育、年輕貌美的社會精英,因此,社會學家認為「外嫁」風將負面影響俄羅斯整體人口素質,等同將精英全送到外國去了。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是,假設「剩男剩女」無法娶妻或嫁出,未來的「剩男剩女」將加大了國家福利開支的壓力,因為沒有兒女照顧,政府就需要負起他們退休後的福利責任,擔子一點也不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