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7-14

達到親子溝通的最高境界

  『媽咪,你的《失戀》。』一個週末下午,女兒小鳳一拐一拐的走到母親跟前,有氣無神的給母親一張唱片。


  這是小鳳第一次買唱片,她費了六小時,從尖沙咀走到旺角,找了很多間唱片店,翻了幾千隻唱片,讀了幾百首草蜢的歌,才能找得到,雙腿也跑到酸痛了。


  幾天前小鳳留意到母親與二哥小龍的對話,從母親哼著一首歌的旋律,並稱讚這首歌的旋律很優美,小龍體會到母親喜歡這首歌,並且告訴母親這是草蜢的《失戀》。小鳳明白到二哥知道母親喜歡這首歌,一定會買給她。她更體察到二哥小龍很忙,沒有時間,所以便代他買給母親。


  上述個案採錄自筆者《牛津狀元的培育》書內的文章《媽咪,您的失戀》,藉此例舉心靈相通是家庭成員間溝通的最高境界。


  時下不少邊緣青年,與家人關係決裂,終夜深宵流連街頭,惹事生非,其主要原因,絕大部份是從小時候,便和家人關係欠佳。親子缺乏真誠溝通,孩子表面上對父母千依百順,內心卻不滿父母的管教方式,卻礙於父母的威嚴,不敢坦誠表白。步入青少年期,不滿情緒激化成反叛心態,與父母對著幹,一言不合,便離家出走。


  相對於小龍、小鳳兄妹的表現,母親不須明確表示,從她的行為表現,兒子知道母親的喜好。二哥也沒有任何言語,表示他會為母親購買,單從母親與哥哥的對話,女兒立即知所行動。兩者相較真是判若雲泥。


  家庭成員心靈相通,達到這樣的境界,確實難能可貴。心靈相通的原因是日常留心觀察對方的行徑,從經驗中得知對方心意,並經過分析和判斷而預計對方將採取的行動,全部出於愛心和關懷。


  面對三歲以下的幼兒,很少父母會投訴有溝通上的困難,但隨著孩子年齡増長,溝通障礙也漸漸形成。


  所以,要達成有效的親子溝通,我們得先回到孩子年幼時期。三歲以下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但表情直接,對父母完全信賴,一切喜好憎惡表露無遺。父母則隨時注意幼兒的面目表情、行為舉止,盡力瞭解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耐心聆聽,細心觀察。彼此間互相信任,互傳愛心和關懷。這就是心靈溝通。


  良好的親子溝通應從小做起,從孩子幼年期開始,親子間溝通行為要保持笑容和耐性,互諒互信,互相關愛,並把行為培養成為習慣,再把良好的習慣帶到孩子成年期。這樣親子關係,才能達致心靈相通的最高境界。

 

  有讀者閱讀《為你的孩子減壓》一文後 ,在『讀者評論』提出,希望談談與孩子的溝通問題。因此筆者在本欄談論親子溝通的問題和技巧,期望讀者能作出回應,參與討論。但願每個家庭成員都能運用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達成心靈溝通的最高境界,同建和諧家庭,共設和諧社會。

 

 (親子溝通技巧 之三)


作者:陳文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