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10-25

言教、身教、心教

  朋友有一個就讀於中三的兒子,學業成績保持中級以上的程度。他對數、理、化、生等科學課程,十分重視,成績優良;但對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卻毫無興趣。母親用盡千方百計,也不能改變他輕視中國歷史文化的心態。朋友向我求教,希望可以改變兒子偏重理科而忽視中國文化的態度。

 

  首先我要求朋友找出兒子喜歡理化科目的原因。原來兒子認為科學是新發明的動力。他熱愛科學,是希望可以成為發明家,能有新發明,改善人民生活。

 

  明白了她兒子喜歡理化科目的原因後,我要朋友多找機會與兒子交談,讓他接受要成為發明家,先要硏究任何新事物發明的始末,吸收其他發明家經驗的道理。另外朋友也要向兒子解釋,新發明不一定可以改善民生,良好的政策制度,更容易達成他的願望。

 

  最後我再要求朋友在閒談時,問問兒子是否知道,火藥、紙筆墨、印刷等的發明始末。再考考他貨幣的起源,中國古代井田制度對民生的影響。

 

  經過一連串的安排,朋友終於能如願以償,激發起兒子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

 

  以上是一個成功個案,利用心教提升子女的心理素質,確立學習目標,激勵勤奮向學。

 

  很多父母都明白甚麼是言教、甚麼是身教,及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但能知道甚麼是心教,而明白心教更重於身教的父母卻不多。

 

  言教是善用語言,講解道理,讓孩子吸收知識,明白真理。身教是以身作則,立好榜樣,讓孩子跟隨學習。心教則是改變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熱情,由外動力轉為內動力,讓孩子發自內心,令他主動學習。

 

  要改變孩子的心理素質,說來容易,實行卻十分困難。該怎樣才可以深入孩子的心靈,打動他的思維呢?這是每個父母、教師所希望能達到的成果。

 

  心理學家認為最容易改變對方思想的方法,必須要從刺激點入手。只要能洞識對方的興趣,刺激其熱切所求,則不難達到目的。而要能洞識子女的興趣,則必須要多與子女相處,多交談、多留心、多關懷。

 

  我曾經提過,充足睡眠,是良好學習素質所必須,但面對年長的子女,已養成了遲睡的習慣,要改變惡習,必須從心教入手,先改變他的心理思維,讓他明白充足睡眠的重要,讓他自覺主動地提早休息。

 

  讓青年學生明白睡眠的重要,主動自覺地增加睡眠時間,長子大龍提出的刺激點是『多睡眠可以令體形增高』。身高六呎的大龍認為,當人平躺在床上,骨骼間沒有因地心吸力產生的壓迫,可以生長較快,故身形容易長高。他的理論也有其說服力。

 

  香港的青年學生,對身形面容的重視,遠超於學業成績,男孩子多希望高大英俊,女孩子則要求容光煥發,明艷照人。若能說以睡眠充足,能令人精神飽滿,身體健康,能讓他們達到增加高度、倍添亮麗的期望。這樣將可以刺激起他們增加睡眠的心意,慢慢地改變遲睡的惡習,自我提升早睡早起的理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