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3-14

你要做「好人」嗎?

  面對子女行為偏差時,父母嚴慈態度要一致,是一個教育理論,不少父母也願意奉行這條教育法則。但在現實生活上,要切實推行卻並不容易。

 

  上文提到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過錯時,很多時會留待對方處理,這樣是嚴慈不一致的一種變化手法。

 

  以下是一個來自讀者提出的實例,父母在不察覺下偏離了嚴慈態度要一致的處理方法。

 

  讀者的電郵來信,原文照錄如下:

 

  「小女現快將兩歲, 係爸爸唔係屋企時,小女都會比較聽(我)話,但當爸爸係(在場)屋企時,爸爸講一句好過我講十句。例如我叫佢收好玩具,佢會做,但係爸爸在場時我講咩都無用(我己經好好聲氣同用平時的語氣),除非我發火,好惡咁同講呀女講,女女先做我叫佢做的事,有時爸爸在場女女會哭住向爸爸求救跟住爸爸就會同女女講:女女你乖快d收好玩具,媽媽唔開心/嬲之類的說話。

 

  你話我應該點應對呢?如果我每次都要做惡人,爸爸做好人都唔係上策,定係由爸爸處理就算?你話我應該點應對呢?如果我每次都要做惡人,爸爸做好人都唔係上策,定係由爸爸處理就算 ?」

 

     從來信中可以看到,雖然父親表示支持母親要女兒收拾玩具,但很明顯地,女兒在對話中,感覺到父親是「好人」,而母親是「壞人」。

 

    以下是我給予該讀者的回覆:

 

  「歡迎你的提問,你已經明白你『每次都要做惡人,爸爸做好人都唔係上策』,但若只『係由爸爸處理就算』則後果更難接受。首先請你再仔細閱讀《你是「黑臉」還是「白臉」?》一文,在最尾一段,我們明確指出「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過錯時,很多時會留待對方處理,這樣是嚴慈不一致的一種變化手法,不可採用。不論任何一方,在發現子女有過失時應立即處理,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即時明白錯誤的所在而有所改過。」

 

  在你的提問,你引述「爸爸在場女女會哭住向爸爸求救跟住爸爸就會同女女講:女女你乖快d收好玩具,媽媽唔開心/嬲之類的說話」。對不起恕我直言,這是爸爸失言,其實這樣暗示了媽媽唔開心/嬲,而不是爸爸的意思,這不是明確表示父母尺度不同嗎?不正是犯了《你是「黑臉」還是「白臉」?》文中所講嚴慈不一的錯誤嗎?要改變也不難,只要爸爸改變一下他的言詞,把「媽媽唔開心/嬲」改為「爸爸唔開心/嬲」,讓女女知道父母是在同一立場,不聽媽媽的話,等同不聽爸爸的話,強調父母嚴慈一致。女女現在只有兩歲,你們必須盡早讓她體會父母的心意。

 

     教導子女需要愛心和耐性,女女不聽話時,請先想想,她是你所生,是自己的一部分,你要對自己生氣嗎?她年紀還小,對她生氣有甚麼用,還是平心靜氣同她地講道理,希望慢慢地她長大後能明白事理。

 

  買玩具給女女是愛心的表現,但不經意的給她買玩具,會令她以為玩具是從天而降,不識珍惜,甚至年長後養成「扭計」要玩具的習慣。買玩具給女女最好還是讓她感到這是她聽話或主動收拾玩具的獎勵,但仍不能過度。爸爸要對女女表示愛,何不參考《開心遊樂場》,父女同樂。希望你還記得在講座時,我們說父母要「孤寒」(吝嗇)吧!

 

     以上回答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示。」

 

     特別在這裏輯錄讀者來的電郵和筆者的回答,希望父母能加深體會「慈父慈母,嚴父嚴母」,在實踐上應留意的地方,要小心避免在實行上輕微的誤差而引致相反的後果。

 

 

 

作者:陳文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