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4-11Text: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韓笑博士

文化融入視角看「港漂」新選擇

  自1998年開始招收內地本科生以來,內地生在香港人數逐年攀升,在教資會資助的課程中就讀的內地生由2003/04年的2849人增至2016/17學年的12037人,約佔總體本科生的一成。而就讀於自資課程的內地生人數更有14053人,大約佔總體人數的一半。同時,「港漂」留港意願卻有所降低,留港7年並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內地生少於總人數的20%。2016年,內地生留港/回港就業簽證獲批人數僅有9289人,比上一年減少近一千人。

 

  亦有人指出香港對「港漂」群體的吸引力日益下滑[1][2]。造成「港漂」不斷離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香港畢業生起薪長年停滯不前,且產業單一;而內地經濟發展迅猛,就業機會更加豐富,高薪職位亦日益增加。其次香港生活及租房成本高企,工作壓力大,令不少內地生畢業後選擇離開香港。

 

  文化融入是影響內地生畢業後去留的關鍵因素。不少內地生坦言自己難於融入香港本地社會,感到自己是不屬於香港的「局外人」,從而更加堅定了畢業後離港的打算。在近年的一項研究[3]中,研究者發現在內地生在文化融入時面臨著四個問題:語言障礙、根深蒂固的集體觀念導致在香港獨立生活時的無所適從、與本地生的政治觀念差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歧視。學者Heyward在其2002年的研究中曾指出語言技能及身份認同僅為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最基本之要求,在此基礎上方可談及融入及移情(empathy)[4].對於大多數內地生而言,掌握一口流利的粵語尚難以在短期內達致,做出離港的選擇自不難理解。

 

  在經濟全球化的狂潮中,陸港融合是必然的方向。而「港漂」逐漸對香港不再青睞,折射出在陸港融合趨勢中出現的摩擦,亦讓我們重新思考香港自身的文化定位及來港陸生的身份塑造問題(identity construction)。一方面隨著國力發展,內地的民族自豪感逐漸高漲,對香港文化亦漸漸由仰視變為平視。許多內地生來港就讀僅為了取得文憑,並無留港決心,因此亦缺乏融入香港文化的動力,由積極主動的融入(enculturation)轉為消極接受(acculturation);另一方面,外界環境包括媒體報導關於陸生港生的固有印象,亦會影響陸生或港漂的身份認同轉化。陸港融合任重而道遠,需要兩方面共同努力。

 

注:

[1] 耿春亞:港漂再沒「香港夢」港還剩什麼?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7月6日。

[2] 唐宏:港漂都留不住 如何吸引人才?經濟導報,2015年9月7日。

[3] Yu, B., & Zhang, K. (2016). ‘It’s more foreign than a foreign country’: adaptation and experience of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in Hong Kong.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2(4), 300-315.

[4] Heyward, M. (2002). From international to intercultural redefining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 globalized world.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1), 9-32.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港漂 #中港融合 #大學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