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7-27

檢討危機處理 照顧學生身心健康

  荔景基真小學女生前年在校園墮樓,上周死因庭裁定她「死因存疑」。裁判官在庭上指斥該校兩名副校長口供皆不可信,並要求警方及律政司循刑事調查。事到如今,除了找出真相,檢討學校危機處理手法和急救內容外,最重要還是教師及家長多關注青少年心理情緒,防止悲劇重演。

 

做教師不能只當是打工,關注學生身心發展,才是真正傳道授業解惑。

  

  小五女學生羅芍淇從學校高處墮樓,倒卧籃球場。當時校方只召喚聖約翰救傷隊,而沒有即時報警的做法,備受質疑。有人透露,該校指示除非情況極之緊急,否則「請勿以999報警或召喚救護車」。

  

  校方有這指示或因顧及學校聲譽及學生私隱,恐怕一報警就會被廣泛報道,甚至被傳媒愈描愈黑。校方顧慮雖可理解,但有學生在校園從高處墮下都被認為情況未算「極之緊急」,又意圖大事化小,就絕對不會得到社會認同。事實證明,紙包不住火,校方錯判事態之嚴重,未有及時報警求助,對學校聲譽的影響固然大,甚或未能及時救回一條寶貴生命,令人惋惜。

 

  既然學校對緊急和私隱的定義有不同理解,教育局就有必要提供清晰指引,多臚列不同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及建議,以防止同樣事件再發生。面對突發事件,即使有急救資格及經驗的人,有時都未必能夠冷靜應對,並將急救知識臨場應用,為受傷者有效施救。正因如此,較恰當做法應是邊嘗試施救,再託人報警求助,直至有專業醫護人員接手救助傷者為止。

 

  事件中,最早到達現場的副校長雖是有急救資格的教官,但對著奄奄一息的女童卻「忘我救人」,只顧為女童做人工呼吸及心外壓,而未有檢查女童頭部及四肢。如以上並非如裁判官所說「一派胡言、謊話連篇」的話,醫護界便應檢討急救課程內容及資格的制度,要求教理論同時要講實踐,學員危機意識及急救技能才得以提升。

 

  亡羊補牢不及防患於未然,女生死前兩個月曾在校車上遭三名同學欺凌,縱使沒有證據顯示她有自殺傾向,但校園欺凌對兒童的身心傷害亦不容忽視。

 

  為人師表,不可當教書是「打份工」,更要有份使命感。除了傳承知識,教師也要多留意學生相處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個別學生因性格內向、成績欠佳或其他原因而被同學嘲笑、欺負。一旦發現有欺凌事件,老師就要公正處理,甚至作出懲處,這才可讓學生在公正、融洽、安全的校園裏學習和生活,杜絕悲劇發生。

 

  家長也應多留意子女的情緒行為,若發現子女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抗拒上學,其書包、書本被塗鴉、弄污,或身上有不明傷痕,就要進一步查問,並教導子女面對,甚或要求老師跟進處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