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9-17

嚴懲食安舞弊

  社會重視食物安全,本欄亦多次強調,飲食業所有從業員須秉持專業操守,為食物安全把關。日前一間公證行的董事在食油品質檢測上舞弊卻獲輕判,實在未能顯示他所犯罪行的嚴重性。

 

嚴厲執法可以起到阻嚇作用,防止再有類似地溝油的時間出現。

 

  去年台灣爆出劣質食油風波,而劣質油則來自香港,本地一間公證行董事串謀豬油生產商偽造檢測報告,證明豬油適宜供人食用,偽造文件罪成,被判入獄兩年。涉案為2007年至2014年間,共27份偽造檢測證明文件,每份約500至700元,但期間涉及約千噸豬油,令台灣大量以這些受污染豬油製的食品下架或銷毀,造成經濟、商譽及消費者信心等災難性傷害。因此,這個公證行董事所造成的社會危機及影響,其實遠大於「串謀製造虛假文書」罪,實不應輕判。

 

  一、食物安全危害食用者生命、健康。食物安全中,「信任」是個重要元素:消費者會信任食物供應商,包括其處理、儲存食物等的程序及食物來源;信任供應商在包裝上的標籤說明;信任第三方品質認證等多個機構。消費者、食客通常會憑優質品牌便可辨識優劣,而理論上,若食物供應商真正珍惜商譽(品牌),食物安全應不致有太大危機,但近年食物安全事故頻生,供應商對消費者已非最大保障,把關工作可能要落在第三方品質檢測及認證上,但今次案例,可能令人對香港食安認證的信心有所動搖。

 

  二、違誠信,沒恪守專業精神。誠信和專業精神都是香港核心價值,但正如法官形容涉案者「為私利埋沒良心,嚴重違反誠信,引致災難性損害;漠視他人,無德亦無恥。」但他卻獲輕判。其實,公證行進行任何檢測,以科學方法提供品質參考,都是替社會把關,如受檢測物品以更高超技術掩飾而令檢測、化驗結果有誤差,可能還情有可原,但明知銀紙是假仍故意使用,這不是欺詐,難道是無心之失?

 

  三、影響香港檢測及認證業界聲譽。香港檢測及認證業約有一千家機構,從業員人數約二萬人,市場對其中私營實驗所提供的食品測試服務,需求漸增,不少食品進口商及供應商在產品推出市場前或交貨予零售商時,都要求第三方認證,而檢測及認證亦已被定位為「優勢產業」。今時有此收受利益,偽造認證文件的害群之馬,對香港檢測認證業的聲譽及發展必有影響。

 

  去年劣質油食物安全事故,對食用者健康的危害環球如一,而作為第三方獨立認證的把關機構卻因私利出賣誠信及其專業,更會影響到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影響至壞而深遠,卻獲輕判,這向社會所傳遞的信息恐怕更差於以上有形無形的影響。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