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0-23

勿讓科技成病態源頭

  在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中,兩位主角由1985年穿越到2015年,試圖改變命運。時至今日,30年過去了,片中所謂的未來已來到,而當年天馬行空的未來世界產品,有不少已成真。那麼,按今時的科技發展,30年後的2045年10月21日,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現時人手一機,低頭上網,令人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難。

 

  由史提芬史匹堡監製的《回到未來》系列首集於1985年7月上映,主角馬田與布朗博士坐時光車由1985年穿越到未來的2015年10月21日。片中的未來世界產品:視像通話、智能眼鏡、立體投影技術及「神奇爐」(即今時的微波爐)等技術已實現,並廣泛應用。但經常在科幻電影中亮相的飛天車、時光旅行則仍未可行。

 

  比較當年今日,回看30年前電影製作人眼中的未來世界固然有趣,但筆者更着意展望將來,30年後又如何?

 

  今時智能手機已十分普及,《回到未來》提及的視像通話、玩電子遊戲、上互聯網查找資料等都可以通通做到。可以想像的是,在30年後的今日,桌上電腦相信會被淘汰,取之代之的是功能多多的智能手機。但科技愈來愈進步,人們的生活是否必然愈來愈好?

 

  今時人人也是機不離手的「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直接對話少,傳送wtsapp等網上信息居多,亦愛將「個人狀況」、所見所聞分享到社交媒體。網上有短片就是戲謔這些「社會常態」(網址:https://youtu.be/PsH9wGB_Acs)。

 

  片中的「低頭族」,低頭低至呈倒轉的「U」形,面對天災人禍,人們想到的已不是報警救人,而是自拍分享及繼續上網!

 

  就精神狀態而言,不少新世代對手機已出現病態性依賴。英國有研究顯示,56%青年日花三小時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當中有11%人經檢測後有精神問題症狀。另外,亦有研究指孩童過早接觸及使用科技產品會導致發育遲緩。

 

  智能手機普及起來至今不夠10年,按此推算,相信在2045年,世界各地將有更多有精神問題的「低頭族」。低頭30年,目不轉睛看着手機熒光幕,亦有損個人健康。用家視力受損,關節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長骨刺等健康問題亦會愈來愈年輕化。30年後,人類會否出現智商退化,而頸椎出現「進化」,呈現「U」形?拇指會否變得愈來愈長,令人更易於橫跨熒光幕?雙眼眼珠又會否因過度用神而突出?

 

  智能手機可便利生活,但有利亦有弊。不想進化成為「外星人」,就要有所節制,須知道網上世界可打破地域界限,但若果我們將自己封閉於網上世界,則會影響正常社交及健康。希望30年後的生活是更美好的,而不是人人「誓必低頭」。

 

轉載自: 晴報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