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1-06

莫過分憧憬「習馬會」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明天在新加坡的會面,成果令人期待,甚至有些人會有過分憧憬。若大家能夠以平常心看待「習馬會」,可能還會有「意外驚喜」。

 

1993年「汪辜會談」為兩岸的關係破冰,時至今日,進一步推動民間交流才是更重要和實際。

 

  話雖如此,但仍無損今次兩岸關係重大突破的意義:一、兩岸領導人60多年來首次會晤;二、突破兩岸領導人在身份和稱謂上的敏感和尷尬,以「先生」互稱;三、有機會強化「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狀態。這些基礎上,可否有進一步的「突破」,就要看兩岸領導人的智慧了。

 

  兩岸領導人已顯其智慧:一、選擇新加坡為第三方會面地點、兩岸的「中間人」,雙方都不是「主場」,地位對等,互相尊重,而新加坡更是1993年「汪辜會談」,兩岸關係得以破冰的舊地,甚有象徵意義;二、以「先生」稱呼對方,省去了因「主席」、「總統」的稱謂所帶來「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那種敏感與尷尬,更毋須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還是「中國」等;三、「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國共都「啱聽」,兩岸再重新從此出發。中國因此可拉住了台灣,不讓她愈走愈遠;台灣國民黨又爭取到大陸的友好關係,為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增加政治籌碼,因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就未必肯認同「九二共識」,若她當選,則未來四年以至八年的任期內,兩岸關係就要再次冰封了。當然,若蔡英文當選後,願意面對「中國經濟實力強大會為台帶來商機」這個現實,認同「九二共識」的話,那又另當別論。

 

  台灣負責處理兩岸事務的陸委會指逾八成民眾支持「習馬會」,若是事實,應又是以經濟利益着眼。當中國分別與美、英、德、日、韓都有經貿合作,銳意睦鄰,兩岸是「同胞兄弟」,同種同文,台灣政商各界恐怕都會以發展經濟、民生為念,日後在總統論壇上,當現時不足20%支持率的朱立倫質問有逾40%支持率的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看法時,而蔡又支吾以對的話,支持率或會此消彼長,亦未可料。

 

  中國睦鄰,都以反制美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美日同盟等為目標,又怎會忽略台灣這美國棋子及最近台灣選情變化所帶來的機會?但有人憧憬習近平會更進一步,依以前兩德及現在兩韓的做法,容許台灣重返聯合國,就可能是「諗多咗」了。

 

  很多人都會期望兩岸領導人會面可以像中德總理會談一樣「嚴重超時」,但在兩岸眾多差異和分歧的情況下,那可能只是個不切實際的憧憬,而「一國兩制」仍會是統一的可行方案,哪怕是「一中各表」,即「一國兩制」台灣版—要有些共同認可,有些妥協,才可共贏。今時連習、馬也即將見面,香港還「一國唔制要兩制」,大家不妨好好再想一想。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