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11-22

放榜齊面對 踢走壞情緒

  下學年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昨天公布結果,今屆近58,000名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中,僅約4成多獲取錄,即失望者會有近6成,未獲派心儀小學的家長應帶領子女,共同積極面對,齊踢走負面情緒。

 

小一放榜只是孩子成長路上其中一個小階段,家長實在不必要過分憂慮,更應多作關懷。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被稱為「放榜」,可見社會對它的重視程度已被提升至等同公開試成績公布或派位的結果。因此,社會上屢有不少要求年幼子女學習多種語言、奧數、跳舞、劍擊等各式興趣小組,星期六、日還忙過上學的情況,與這次「小一也『放榜』」互相印證一下,就可知港爸虎媽,的確「怪獸」非常。

 

  其實,每位香港父母在理性上,人人都知這樣催谷子女都不好,但又總會自我解釋:「即使我們不這樣做,但其他家庭會這樣催谷,到時我們的子女豈不被比下去、吃虧了?」正是這種「不要讓子女吃虧」的心態作祟,令家長作繭自縛,愈陷愈深,令這類「學位爭奪戰」更趨激烈。

 

  本報昨天報道現年24歲的阿詩(化名),自6、7歲起已被父母「特訓」,結果在公開試前夕,患上抑鬱症的經驗和體會。阿詩的個案可能太極端,但已印證在父母的高壓管教下,結果會弄巧反拙,子女成績不似預期,還可能會誘發情緒病,其實家長何嘗不是?父母也可能因過分擔憂子女升學或前途而誘發焦慮症。

 

  今次有57,823名學童參加自行分配派位,據取錄率41.5%計,便會製造了33,826個「失意家庭」(失敗率是58.5%)。留意,自行分配派位的參加者通常是揀選心儀學校,並不是「無書讀」,日後統一派位,他們仍獲分配學位,只是心儀學校擇優取錄,在僧多粥少之下,才失望者眾,世事往往不能皆大歡喜,反而有家長過於看重今次的「得」、「失」,徒添自己及年幼子女的壓力。

 

  「愛他變成害他」,家長很多時過分擔心子女,反而會誤了子女一生,因父母在學業上過苛的督促方法,可能會令子女從此厭惡讀書。今天學校、老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學會自學、有動機自學才最重要,若要有動機自學,又怎能厭棄學習?

 

  幼稚園、小學階段,即使不說甚麼愉快童年,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小朋友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甚至為他們奠定較佳的語文基礎,至於其他的所謂「起跑線」,全是次要。

 

  今次「放榜」,父母應以身作則,引導子女樂觀接受結果,才有機會讓子女日後真正贏在起跑綫、賽道上,甚至標杆之前。

 

轉載自: 晴報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親子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