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11

如何在有限資金下穿出專業感覺?

  不少人對塑造專業形象,都有同一個疑問,就是:「是否要花很多錢?」

 

  之前也有讀者問:「提升形象,要考慮用名牌嗎?」

 

  兩個類近之處,是背後的心態和想法,彷彿形象之事,就等同高消費,要用名牌。這個想法不能說完全對或完全錯。有趣的是,問題背後似乎隱藏否定自己的衣服品味,覺得自己的衣飾不對辦,可能要再置裝……

 

  有人整頓形象時,可大刀闊斧添新衣,其實是可保留衣櫃的衣服。所謂的「錯」,未必一定在衣服身上,而是在錯配或剪裁的問題上。

 

  如本來服飾實在乏善足陳,有需要時自然要考慮別人的意見及建議。如條件許可時便要「速買」和「速換」,如要考慮財政能力,要待他日才可添置新裝,就要懂得買適合自己的衣服,減少浪費,更可儲備不過時的服飾,以備不時之需!其實有些服飾本身是沒問題的,只是配搭時出錯。要解決此問題,只要重新排列和轉換配搭,或加些新的、對的、合適自己的衣飾便可。

 

  塑造專業形象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選擇對的款式,第二步是要買得精明。第三步是要投入熟習專業形象的心境與氛圍。

 

  最近一位讀者問: 「我是一位編輯,曾經試過應徵一份拍賣行(鑑賞展品)的工作,但最後卻失敗。原因是『打扮未夠專業』。在資金未算非常充裕的情況下,如何穿出專業感覺?」

 

  「資金未算非常充裕,如何穿出專業感覺?」這個問題似乎潛藏著一個想法,就是專業服飾是與資金掛勾。

 

買衫要看時機,平價的、好品質要買,一方面可買得經濟實惠,另一方面是可儲備不過時的款式,以備不時之需。

 

  資金充裕和專業感覺的定義和價值觀,甚至從事的行業,可能人人不同。但都可以分享普遍塑造專業形象的做法。

 

1.不買當頭起

 

  即是在毋須在趕潮流或要讓人知道你穿新貨的情況下,待當季減價開始才買當季貨品。反正減價期很早就開始,買遲一些也無妨,又可節省金錢。

 

2.品質crossover

 

  即是高價和中價服裝可互相配搭穿著。通常外衣示人的機會最多,所以要有要求,宜選品質及剪裁較好的衣服。通常這類貨品價錢較高,所以大家可以第一點作考慮因素。

 

專業形象風采是要累積的,更是成就個人良好形象的利好因素。

 

3.要投資,也要儲備

 

  要買優質又適合自己的衣服,不是說想買就買到,有時也要要靠機緣的。所以如果大家看到合適自己的衣服,可先買下來做儲備,待有需要時便可大派用場。

 

4.服裝要「修」、「飾」

 

  「修」是指修改衣服。如果暫時只能買一些負擔得起、但又未算很好品質或合適的服裝,如布料不能改,但剪裁還可修改的話,建議將衣服略作修改,盡量以適合自己體態線條為重點,如果鈕扣品質看來不夠好,可以的話就把鈕扣換掉。

 

  更重要是穿著的時候,衣服要燙得挺直和穿得謹慎。

 

  「飾」是指服裝配飾,如腰帶、皮帶、領帶、皮鞋、手錶、皮袋等,如配飾選得對,可增加dress up的效果,選得不好,就會有dress down的情況出現。

 

  要穿出專業效果,首要考慮自己是否進入狀態?進入狀態是指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習慣和態度穿得專業、表現專業風采?這些形象和習氣是要累積,才會自然流露出專業效果。如果只顧身上的專業視覺效果,有機會出現「有姿態但無狀態」的情況。

 

  我建議那位讀者推前來想,提早做好準備功夫,及早為自己的衣櫥添置專業衣裝,提早多做穿著專業服飾的練習。如果練習做得好,即使服裝的布料或剪裁一般,但是你的內在形格心態及氣場可作外在back up,那就連帶外在觀感都會upgrade。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