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11-26

投資形象,何樂不為?

  小時候,就被教育要去銀行「開戶口」,儲錢。

 

  長大了,坊間有不少教人理財,仍然是金錢物質的投資。

 

  這裏提出的,是另類投資——投資形象,低風險,高回報。何樂而不為?但是,首要跳離傳統的投資意識想法。

 

  前幾天在嘉德麗幼稚園為家長們講了一場關於生活形象的講座。講座中,有家長表達想知如何做好自己形象來幫助傳遞形象信息給小朋友;有家長希望知道如何從形象令小朋友可以有自理能力;有家長希望知道如何可以令小朋友在成長過程,有更好的形象素質。

 

 

  一直都很樂意,甚至渴望,與家長們分享「投資形象」的信念,引導小朋友投資自己,從形象意識開始,意思是從行動累積為「另類財富」——就是自理、自信、自覺、自律、自省、知禮、行儀;以上種種,只會有賺,不會蝕。

 

  形象的範疇包括外觀及行為形象。但在小朋友階段,有需要在比例上宜先貫輸行為形象為開始。而本項「投資」,是先從父母自己本身開始。因為言導不及身教,父母的身教才是最有「教育」幫助。單就是日常生活,已經是最好的訓練場。例如家中食飯,父母輩未坐下來,子女不應坐;又例如,大家坐好了,孩子輩要向長輩論資排背的先稱呼,然後才可動筷。這些行為形象,都是由父母輩引導及執行。假如父母沒有好好執行,太過「熟不拘禮」就容易變成隨隨便便。過於隨便的話,小朋友自然在行為上、禮儀上都會變得過分隨意了。

 

 

  記得六年前在紐約一對夫婦朋友家,見到他們的兩歲孿生女兒,手拿著抹布,在抹窗台的塵埃!當時,對她們的行為形象,令我讚嘆。一來是因為他們家境不俗,有家傭,見慣這些家務事,總是家傭做;二來,這對小姊妹,只有兩歲,卻這麼懂得做家務!在香港的朋友圈中,我從未見過有這樣的事發生。通常我只會見到個個像公主王子般被人照顧。

 

  這對父母朋友,父親是律師,母親是電視節目監製及導演。兩人的工作,一言以蔽之:「忙」。請教他們如何教導這對小姊妹會自動自覺去抹塵。母親說:

 

  第一, 要說明家傭姐姐是聘請來為爸媽做事,不是為她倆來工作;家傭工作,一切由父母編排,小姊妹要按規服從。

 

  第二, 要訓練要求小朋友做某些能力可及的家務。不要依賴別人來做。而且能力是每天訓練層層累積及提升的。例如綁鞋帶,已不是嬰兒了,一歲開始就要訓練他們自己處理。這母親會對女兒說:「小朋友,爸媽或家傭都是你的長輩,要長輩躬身彎腰來為你綁鞋帶,這是不敬不尊的。」

 

  (記得以前教過18-22歲的年青人,有學生原來不懂切蘋果,只因由細到大是由爸爸切好放到女兒咀裏吃;又有學生不懂摺衣服,因為由細到大是由祖母做。有學生不懂綁鞋帶,因為有家傭代勞。這些,都是有因有果的狀況。)

 

  第三, 不只是言教,父母也要自己身教。作為父母,也要做適量的家務工作,不要當家傭是24小時全天候任命,家傭也有放工作息的時間,一份人工不是「買起」她的所有生活時間。如父母「駛人唔駛本」的態度對家傭,小朋友就以父母為「榜樣」,父母做過甚麼,小朋友就如白紙一樣被「感染」而跟著做。所以,要求小朋友處理家務是訓練心態及自理,是平時每日都做的事,小朋友就會自然融入「需要」,明白大家都要付出及協力。

 

  所以這父母對動不動就讓家傭處理所有家務及照顧兒童而出現的「問題」,早已「心中有數」,也作為自己的「警惕」。

 

  其實,說易行難。這對父母令我佩服的地方,就是「身教言導」的堅持。一般父母都是工作煩忙,身心都會疲累,精力有限,小朋友的事,說不了幾句,可能已筋疲力盡;遇著小朋友靈巧到不需要修正教導,那是「天賜禮物」般難得。放工還要這樣那樣引導或勸導小朋友,說多了都會很累;改不了,那就一天一月的過了;有的或交由另一半處理,甚至家傭處理,只要不煩他/她,讓他/她可以休息下,也就算的了,或奢想他日小孩會被老師教,會改正。如是者,一天一天的「累積」,所謂「積習」難改。但這位朋友媽媽,就是比其他父母堅持付出更多的精神時間,每天身體力行的「身教言導」。

 

  縱觀過去不少經驗及認知,小孩子的行為禮儀根基若做得好,實在對個人形象魅力及個人發展基石有莫大幫助! 投資形象,就從生活為訓練場,一天一點的「儲蓄」正確禮儀信念及能量,往後的素質自然會「累積」而有其可用的時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