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9-23

如何「選擇」便服?

  香港每年都有一天「便服日」(9月30日)。過去有些發現,就是不少人在便服日當天的「便服」表現,變成了「隨便」。皆因每人對便服的理解都不同。等於某某一句話,說了出來,您、他與她,已經有不同的詮釋,因為各有知識、經驗、判斷、我見、我執;因此有了不同的選擇。

 

  一旦說穿「便服」,有人選擇穿休閒服(casual wear),又有穿戶外服(outdoor wear)、運動服(sport wear)、街服(street fashion)。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可能大家沒有「被通知」,究竟是指哪一類便服?或因此而各自在選擇上任意發揮,所以各有表現。

 

  對便服的理解,有人可能弄不清類別。工作便服,這類按行政類別及簡單挑部分來說。男的,可選擇穿恤衫(可以是條子,格仔及其他圖案,非一般正規服款式)、chino(斜布褲),嚴格來說不應穿牛仔褲,但多年來國際時尚界把牛仔褲身份轉移,所以大規模地「約定俗成」,很多人穿牛仔褲上班變成自然的事。就算是T﹣shirt,也不是求其的。女的,可選擇恤衫或針織上衣,配適度的短裙、長褲,或9分褲。雖然很多人穿7分褲上班,我的立場還是不認同,不建議。

 

  上面說類別,以下說態度。甚麼態度?就是穿便服會否變成「隨便」?背後是「態度」。例如穿了件又皺又「wea」的polo tee,穿了件過份鬆身、顏色褪淡的衫,又或穿了件過份緊身、透視之類的衫褲;又或穿涼鞋、波鞋之類,基本上也沒有要將便服熨好才穿出來。又或布料太容易皺霉霉也穿出來「工作」。這些,就是「態度」。

 

 

  有人問:穿便服就是便服了,管它甚麼類別?

 

  如果,穿便服只是進行私人活動,有個人喜好,管甚麼?如果,穿便服是進行工作事宜,那就不是私人性質,是具有代表機構一份子的意義,也代表對工作的精神,反映自己的認知,弄清楚這份認知,也是對自己表現的要求。也就知所「選擇」。

 

  有人問,如何為之對?如何為之錯?穿錯了,又怎樣?穿錯了,當然無甚麼大不了,但穿對了,自我感覺良好,予人有知識、有sense的印象,也予人「即使穿便裝,態度也是認真」的形象。

 

  雖然,不同機構有自己的文化及要求。但是,總鼓勵一般行政工作者,對便服這回事,不妨以「做自己應做,做好自己」為大前提;選擇恰當的工作便服方向,不是隨隨便便,人家不恰當,但自己選擇恰當,總是有利無害。

 

  以下挑了些最不恰當的元素,不選擇這類元素放上身已很不錯:

 

  1. 大圓領/大V領/單肩/吊帶

 

  2. 短裙/短褲/低胸/露背/露腰

 

  3. 過於緊身/貼身/ 透視/寬鬆/性感

 

  4. 衣服褪色/發霉/變形/異味

 

  5. 衣服上有渲染/煽動/粗言等字句

 

  6. 衣服過多皺痕/污跡

 

  7. 布料破爛或有洞孔

 

  8. 戶外活動的涼鞋

 

  9. 露出沒有修理妥當的趾甲

 

  10. 衣不稱身/錯配工作便服類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