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11-08

新抱出身公屋 被奶奶嫌棄 (晴報)

  婚姻講求門當戶對,現今仍存在。有新抱呻夫家親戚歧視她公屋出身,奶奶見到她在韓國買化粧品搲試用裝,斥她「公屋妹咁貪小便宜」。社工指,每個人的出身都難以改變,婚前宜多了解伴侶的家規,注意言行免成話柄。

 

 

  公屋出身有原罪?這位新抱自稱在公屋長大,丈夫自小是私樓少爺仔,結婚時已受夫家親戚刁難。最近她跟夫家到韓國旅行,買化粧品時為多取試用裝,要奶奶久等,結果被數落。帖文指,「(奶奶)見到我成袋都係sample,問我係唔係無錢使,要去拎sample,仲叫老公下個月畀多幾百蚊家用,等我唔使好似公屋妹咁貪小便宜!」事主感委屈,認為奶奶因她出身公屋而標籤她。

 

門當戶對觀念不合時宜

 

  有網民估計奶奶早已不喜歡事主的出身,事主在她面前做出「不順眼」的行為,當自被人「入罪」。亦有人批評該奶奶狗眼看人低,要求門當戶對已不合時宜。另有人撑奶奶,說他日事主有子女也會想其另一半家境不錯,免成拖累。

 

  行政人員婚配服務公司「緣來這麼近So Klose」總監Carolyn Chan指,部分家長會因準新抱或女婿家境不及自己,如父母職業、住屋環境及學歷等而看低對方。「曾有公屋出身的男生,大學時認識現任太太,惟外父外母知道他的父親是斬叉燒便有微言,甚至阻止姻親抱外孫仔,說他們是粗人及污糟。」

 

可向另一半探聽家規

 

  女青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督導主任伍偉湛指,過去在一些婚姻輔導個案中,也有新人訴說因家庭背景差距而衍生煩惱。「有女生在公屋長大,丈夫卻做律師,她說夫家多是專業人士,節日探他們也怕送禮不得體。購物時貨比三家,還遭老爺奶奶責怪多餘。」

 

  但伍偉湛坦言,朋友尚且可以「道不同不相為謀」,惟夫家親人難如此看待。「既然出身改不了,在長輩面前便要留意言行,避免成為別人話柄。」他又建議準新人宜接受婚前輔導,了解兩家背景及價值觀的分別,若存有很大分歧,需有心理準備面對。同時向另一半多探聽其家規,多掌握潛規則,可避免碰壁。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本港水費近30年不變,水務署表示有需要調整,以改善經營狀況,你認為加水費可否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Talk Of The Town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人際關係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