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5-09

中電嗌加價 市民被劏

  去年,中電「獅子開大口」表示要求加價9.2%,在各界施壓下才肯讓步,把加幅減至4.9%。然而,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在昨日於中電股東會會後,表示目前天然氣成本較20年增加3倍,要滿足政府潔淨能源的政策,使未來4年需要大幅加電費,揚言:「廉價的天然氣時代已經完結」。他又說如中電的決策如政府般緩慢,就會影響電力供應。言論一出,讓人覺得有威脅之感,「蚊」認為受到「恐嚇」,建議報警處理。

 

  之前地鐵運用其可加可減機制,提出今年地鐵加價;現在中電又揚言要加價,使不少網友重提政府應該回購公共事業,即煤氣、電力、交通工具和隧道等。因為即使市民如何節儉,都沒有可能避免使用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火鳳燎」認為「公共服務要加價,從不會想低下階層的苦況」,市民只有被「劏」的份;「柏比斯施斯尼」認為公共事業不應被上市謀利,「不過香港是個極資本主義的社會,根本就是商家話晒事」。

 

  中電有本錢「發惡」加價,源於他壟斷了電力市場,不論他加多少,市民還是要迫於無奈地選用他們的服務。「苦樂」認為應開放電網,一方面可以解決香港不夠電而採用核能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引入其他公司和中電競爭,該他變回「死狗」。

 

  除了要求政府「出手」解決問題之外,「小明坐小巴不坐港鐵」建議可多用再生能源,如把單車變成充電器、太陽能滅蚊器、草地燈及座燈等,或是讓市民集資,開發更多的再生能源。

 

  中電還有盈利的情況下,還提出「開天索價」的加幅,源於政府和中電所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保障電力公司的回報。作為商人,當然希望「賺到盡」,就會把未能達到盈利要求的部分轉嫁消費者。因此,「真」認為即使市民願意節約用電,中電又會因為賣電數量的減少,而達不到預期利潤的效果,即是「用又加,唔用又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潮爆網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