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3-05

應否把奶粉問題視為貿易機遇?

  限制奶粉出境條例月初實施,規定每人不可以攜帶多於兩罐奶粉出境,違者可處以50萬港元罰款及兩年監禁。兩地媽媽、網友的罵戰持續,內地媒體的評論亦加入戰場,為兩地網友提供對罵的「資本」。

 

  昨日(4日),內地《環球時報》刊出單仁平所撰的《香港應把奶粉負擔當成貿易機遇》評論文章,批評港府今次的反應過激,「限奶令」會帶過長遠的負面影響,質疑「是不是內地的支持,把香港人變得對掙錢懶惰和不敏感」,更籲香港應該把奶粉視為貿易機遇,同時,他亦承認奶粉風波首先要批評內地乳品企業和監管部門。

 

  文章甫出,多位內地名人在微博支持單仁平的言論,把內地奶粉不足的責任推給香港,《財新》的主編王燦表示:「香港入刑威脅大陸背奶族,既無良心,更屬豬腦」,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則表示:「在大陸孩子們捱餓時,港同胞送一批奶粉過來是應該」。一如以往中港激烈矛盾的討論,內地的網友以「大陸供應香港物資,這樣對大陸,是不感恩圖報」的論調去訓斥香港人,「無厘頭」認為「是摑了國家一大巴」。「CHIUCHINGCHUEN」更調侃道:「這個世界最遠的距離,是孩子在懷裏,奶粉卻在對岸」。

 

  一直被「威脅」要「斷水斷糧」的香港網友,「Bear Lee」回應指「如果喺的話,香港大條道理搞海水化淡、發展本地有機農業、減低租金發展本土經濟」。另網友認為在奶粉事件中,內地網友把責任錯歸於香港,屬不合邏輯之論,「依家喺大陸的奶粉食到班小朋友變大頭B,咁先至係源頭,依家唔係話唔畀你帶,講真,你唔係走水貨,兩罐都夠BB食幾個星期,再者,大陸行一孩政策,一個B點食到成箱奶粉啊?」林忌認為「中國人不去反抗中國政府,卻去投訴別人的政府」,質疑這個邏輯是如何去形成。

 

  《香》文提倡香港應該把今次事情視為貿易機遇,以內地食品安全問題作為本港的商機。「偽大神」認為「香港應尋求創造市場的赢局,而非制定一系列針對內地帶奶粉的措施」;「焦雪濤」認為「如此大的需要,香港應該作出相對的出口政策,把奶粉轉到大陸」。然而,把內地食品安全問題為作商機,「Clip」認為這質疑「以為有錢賺,就可以妄顧道德法治,自私自利,埋沒良心」?如果成事的話,「ROYHIHI」不禁問「將市民必需品視為商機?而家到底你係做官定做生意?」;「HDHWW」分析道:「如果成事,難道真的可以減輕香港的負擔,香港媽媽就不怕被搶奶?內地所有的BB都可以食到優質奶粉?如果佢哋有錢就食到,無錢咪一樣食唔到,這只會肥了商人,消費者不見得可以脫苦海」。

 

  內地奶粉不足的責任,到底應該怪誰?是怪香港處罰太重,還是怪內地毒奶粉氾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潮爆網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