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9-18

樂壇已死?李純恩黃偉文掀網上罵戰

  最近幾年,不少人紛紛說自己沒有聽香港歌,轉投日韓台歌壇的懷抱,「樂壇已死」的說法早就不是新鮮事。

 

  本周一(16日),專欄作家李純恩於《頭條日報》以《香港歌壇之死》為題撰文,當他收看一個籌款晚會,見到熒幕上打出的歌詞時,表示現在的歌詞「十之八九不知所云,沒有一首通順」,認為「香港歌壇謀生的人,好像都文盲、好像都不識字了」。

 

  而黃偉文昨日(17日)於微博反擊:「公道自在人心,李先生是個連『自黎彼得以後香港就再沒有好歌詞』這樣的話也說得出的人,到底是我在呃版税瞎填一通,還是他在騙稿費胡言亂吠,就交給大家評價了」。隨即引來網友的激烈討論,不但爭論誰是誰非,同時表達對樂壇的睇法。

 

  不認同李純恩講法的網友認為他「以偏概全」、「對樂壇不熟悉就胡亂批評」、「用一部分的例子去打沉一群人」、「思想只停留於舊時代,又怎會有資格談論歌詞的好壞」。「葉志偉」認為「一個連廣東話都未講得純正的人,又點會明白廣東話比國語可以玩的地方較多」;「Eric」認為「看一個籌款晚會便對整個樂壇生死作出草率評論,狹隘得很」,他覺得作為個人喜好的分享,表達不滿是可以的,但「作為評論人,此等狹隘眼光也是自大與無知的表現」。不少人調侃他:「你當謝安琪、達明一派、林一峰、何韻詩等『小眾』歌手不存在?」

 

  而同意李純恩講法的網友,認為香港樂壇已死是根本的事實,亦利益申報自己「已經好耐無聽廣東歌」,「Tommy」認為「和八、九十年代相比較,現在的歌詞水準確實嚴重倒退」,「一個半的日子」認為有不少詞都是「Hea寫,文句不通,內容又不知所謂」。有趣的是,部分支持李純恩的網友都表示:「我一直不喜歡他,但今次他又講得沒錯。

 

  確實,愈來愈少人崇拜香港的流行音樂,是不是代表「樂壇已死」,網友又點睇呢?欣賞黃偉文和林夕的詞的「Sammi」認為「質素或者不及從前,但原因十分多,不能單向指向創作人的水準低落」,「dwlf」則認為這是歸咎於「唱歌的聲色藝俱無,填詞的亂填,作曲的求其,不能構成商品或產業」。

 

  「Carmen」認為新一代填詞人和舊一輩填詞人如黃霑或黎彼得的風格不一樣,不代表是新不如舊,她認為樂壇萎縮的因素是「香港的觀眾的接受能力低、思想最不開放的地方」,而「劇毒無比」則認為是因為「一台獨大和市場太細」,本地市場失去競爭力,電視唱片公司就「求求其其推作品就算,大部分低成本製作,有貨交就算,質素當然唔高」。


名人微博回應:

 

  李克勤:「不清楚,不明白,就請不要寫,對這篇微博,很失望﹗」

 

  何韻詩:「問一句,我的廣東歌有感動過你們嗎?能觸動人心的就是好歌詞,為甚麼總是要用年代來劃分好壞呢?」

 

  雲海:「一個八十年代來港的老前輩,不知聽過幾多首廣東歌呢?﹗只知道他自己至今連廣東話都未完全識,滿口上海音﹗真想知道他下半生,買過幾多隻香港碟呢?﹗而我對幾代之香港塡詞人致敬,好過有些人的鱔稿! 」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潮爆網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