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5-05

美國跨境「獵殺」拉登 震懾卡達菲

  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突襲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附近本拉登藏身的一處房屋,直接擊中拉登頭部。奧巴馬宣布了本拉登的死訊,拉登成年兒子和其他兩名男性也被擊斃。以2001年9-11事件為標誌,美國出兵阿富汗拉開「反恐戰爭」的序幕,迄今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在這個時候,奧巴馬宣布了本拉登的死訊,對美國及其盟友進行反恐戰爭著巨大意義。

 

  在過去近十年美國及其盟國的打擊下,「基地」組織的實力遭到大幅削弱,不少領導人物被打死,拉登的死亡對「基地」組織是一次巨大打擊,但有可能刺激其恢復、擴大勢力。目前,「基地」組織的勢力已經進入也門、北非地區,和過去相比,「基地」組織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加強了對現代帶媒體手段、網絡的利用。本拉登的死亡不是終結,「基地」組織很可能重新凝聚力量,捲土重來,美國及其盟國面臨的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其邊境地區的部落有很高的自治權,與政府關系鬆散,一直是塔利班組織盤踞的重要地區。美國曾多次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允許駐阿美軍跨境打擊巴境內的塔利班成員,允諾以金錢。為此,美國和穆沙拉夫政府反反覆覆。巴基斯坦新政府對美國的反恐策略較為配合,加強了對其境內塔利班武裝的打擊和壓縮,採取了幾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遭來「基地」組織的報復。2008年2009年巴基斯坦境內恐怖襲擊頻發,損失慘重,因此到了2010年,巴基斯坦政府又放緩了與美國的配合。美國與巴基斯坦在反恐問題上吵吵鬧鬧,相互指責。這次獵殺本拉登行動的成功,說明巴基斯坦為美國提供了不少的情報,和軍事行動的便利。也將巴基斯坦捲入了反恐戰爭的一線,使其成為恐怖分子的首選打擊目標,巴基斯坦境內的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

 

  美軍的這次行動與情報部門協調配合,經過長時間的監控和周密部署。拉登與美國的貓鼠游戲拉鋸近十年,2001年至2006年,美國採用常規的軍事手段,即正規作戰手段:偵察機、衛星24小時搜索,山地部隊、特種部隊地面推進,雖然幾次差點抓到本拉登,但收效甚微。2006年以後,美軍戰場戰術隨著裝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出現轉變,可長時間留空的無人機掛載制導武器,賦予美軍隨時發現、隨時確認、隨時打擊的能力,此後美軍每年都有斬獲,多次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員。美軍和中情局通過無人機實時傳回的畫面,判研確認本拉登的身份,長時間跟蹤、鎖定,美軍和中情局可以說胸有成竹,何時收網、是否攻擊,只等奧巴馬最後敲定下令即可。

 

  這次美國對本拉登的跨境「獵殺」行動非常成功,是美國政府對9-11事件的一個完美回答,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對卡達菲和北非地區起到震懾作用。這次行動籌備已久,是中情局與駐阿美軍密切合作的結果,也得益於美國與巴基斯坦的情報共享。奧巴馬近日提名中情局局長萊昂·帕內塔任國防部部長,駐阿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任中情局局長,美國家安全團隊的重大調整,極可能與鎖定、獵殺本拉登有關。預計未來美國將保持在阿富汗駐軍,進一步加強對「基地」組織成員的搜捕。同時,美國和歐洲盟國很可能長時間的提高本土恐怖襲擊安全戒備級別,嚴防「基地組織」反撲。美國將加強對境外的使、領館等軟目標的保護,提高安全戒備等級。
 

  本文經編輯整理,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大國崛起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