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6-23

【未來農業】省時慳力、無懼打風落雨,在港發展水培耕作可穩食物供應?

  今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多處封城閉關,令人擔心食物供應中斷,不少地區的超市曾一度出現糧食搶購潮。如何穩定食物供應備受關注。其實,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全球早視穩定食物供應為重要策略,日本多間企業包括松下電器也在新加坡設立蔬菜工廠,供應給當地的日本餐廳,實行自給自足。可是,像香港寸金尺土的彈丸之地,城市復耕存在不少障礙,水培耕作便成為可持續的方案之一。

 

  美國太空總署早於10多年前已研究水培法,更認定它是「未來的農業」。年前台灣有私人企業向外展示了2.8萬平方呎(相等於0.26公頃)的智慧農場,內有14層垂直的水道,可種植超過100種農作物,預期產量達1.6萬噸,相等於10公頃土地的生產量,土地的使用效率差不多是傳統的40倍。京都一間種植工場,以垂直水培法把生菜的生長周期,由傳統的兩個月大減至40天。

 

  除了收成效率理想,水培法還可以全天候操控,無懼打風落雨。根據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水培因為毋須除草,蟲害也不多,可以節省了不少人力資源。不過,全球食水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計,過去40年非洲東北部的清水減少六成,到2050年會進一步下滑五成,嚴重影響土地耕作,而水種用水只是泥土種植的十分一,在清水資源變得珍貴的今天,用水量少才是它的真正亮點。

 

  然而,水培法採用高科技,耗電遠較傳統的高,未能堪稱環保作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在同一份研究中指出,在同樣的面積種植生菜,水培法的收成雖較傳統農耕增長達10倍,但耗電量卻多近82倍。同時,水種所用的工具和物料大多要從不同地方入口如中國、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增加了運作的成本。《日經新聞》在2018年底引述日本溫室園藝協會,指出六成從事水培農業的企業一直未有盈利。

 

  其實,香港早已看準水耕作的潛力,漁農署於2013年設立「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向本地農民介紹及示範有關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然而,在2014年,政府向業界提出新農業政策的諮詢時,業界雖一致認同水耕種植的生產力高,但其投資成本龐大,加上耗用大量能源,普遍認為其發展甚具挑戰。

 

  不過,水培法的好處多,被視為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耕種模式,政府應繼續探討其可行的應用形式,如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工廈水耕」的概念。同時,我們還需要為水培法節能上尋找智慧方案,減低成本資源,務求以行動正視食物供應問題,增強本港未來的抗逆能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智慧城巿 #水培耕作 #智慧耕種 #糧食供應 #自給自足 #搶糧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