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4-25Text: 蔡君瑤Photo: 由作者提供

春天濕重!必吃去濕好物白扁豆!調肝和胃、健脾化濕,比淮山更好?白扁豆、炒扁豆點分?教你煲最強去濕扁豆湯

  近期天氣持續有雨,大家外出記得帶定把遮。肉眼看得見的濕氣還可以找個抽濕機除濕,但體內的濕氣呢?註冊中醫師張立彤表示,坊間很多食療主打用淮山健脾去濕,但其實淮山並非個個啱食。 因為淮山有澀精作用,如果有便秘習慣人士食用後,可能令便秘問題加重。今期張醫師推介另一藥食同源的袪濕好物:白扁豆。

 


炒扁豆即炒白扁豆。平時煲湯多用。


天下第一豆?


  白扁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其形扁而反白,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能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本草綱目》指出,扁豆調肝和胃,清暑去濕。《名醫別錄》將扁豆列爲中品,記載扁豆和中下氣,可升清降濁,因而有調肝和胃的功用。李時珍更認爲扁豆除了袪濕外,還能提升正氣,稱其爲「脾之穀」。


白扁豆VS炒扁豆


  張醫師指出,炒扁豆即炒白扁豆。大家平時煲湯多用的炒扁豆,是白扁豆經過炒製,炒至表面微黃色,有爆裂聲,有香味逸出。功效上,白扁豆和炒扁豆都能健脾化濕;前者善於袪濕消暑;後者性溫味香,長於調和脾胃而化濕。總之,白扁豆有很好的健脾化濕作用,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


  除了種子入藥外,其花及衣均可入藥。扁豆衣爲白扁豆的乾燥種皮,性效似白扁豆而健脾之力略遜,但無壅滯之弊,偏於祛水消腫,主治暑濕吐瀉及腳氣浮腫等症,如《本草便讀》記載:「達肌行水」之功。扁豆花爲豆科植物扁豆的花,性平,味甘,長於夏季,與荷葉相似,為解暑佳品。扁豆花更有一特色,可化濕止帶,不論寒熱,對治療婦人下帶有良效。

 


扁豆花可化濕止帶,對治療婦人下帶有良效。


白扁豆有何食用禁忌?


  張醫師再三提醒,白扁豆一定要經過煮熟加熱後或者炒製過的才可以安全食用。食用須持之有度,不可過量,否則可導致氣滯氣脹,腹胃部、甚則兩脅脹痛。此外,白扁豆含嘌呤,所以痛風和高尿酸患者慎用。


袪濕扁豆湯推介


扁豆薏米瘦肉湯

 

 


材料:炒扁豆1兩、生薏仁5錢、赤小豆5錢、五指毛桃1兩、蜜棗3粒、瘦肉半斤


做法:豬瘦肉洗淨、切件、汆水;其他材料洗淨。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至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簡介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更多中醫話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中醫 #中藥 #中藥字典 #白扁豆 #炒扁豆 #春天養生 #去濕 #袪濕 #健脾 #化濕 #消暑 #調肝 #和胃 #和中下氣 #升清降濁 #脾之穀 #扁豆花 #扁豆衣 #達肌行水 #止帶 #下帶 #氣滯 #氣脹 #兩脅脹痛 #尿酸 #痛風 #嘌呤 #食療 #湯水 #食譜 #扁豆湯 #扁豆薏米瘦肉湯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雙幣交易
綠色債券 2023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