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Text: 石鏡泉、吳國雄
慎防新冠,嚴防流感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及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分別就新冠病毒及流感等傳染病,發出新一期評估報告。
過去28天新增最多確診病例的國家為美國、俄羅斯、韓國、中國和日本。世衞認為由於許多國家減少檢測及出現延遲報告的情況,目前2019冠狀病毒病呈報病例的數字低估了真實的情況,相關數據應審慎解讀。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香港本地季節性流感的整體活躍程度持續上升,並超越基線水平,顯示香港已踏入流感季節。流感可於高危人士引致嚴重疾病,而健康人士亦會受影響。
隨著香港繼續面對COVID-19大流行的挑戰,流感病毒與引致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毒亦可能於冬季流感季節同時傳播。因此,為減低對市民健康的影響和對醫療系統構成壓力,便需要積極預防,減低兩種病毒變異的機會。
圖1的2019-2023流感樣病例比率比較顯示,目前流感的病發求診個案已超過2019年同期,而圖2的新冠病毒過去半年有效繁殖數顯示在復活長節假期完結後,其繁殖傳播率有上升的趨勢,從過去半年少於1飆升至假期完結後接近3。
圖1:2019-2023流感樣病例比率比較
(圖片來源:衛生防護中心)
圖2:新冠病毒過去半年有效繁殖數
(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分辨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病毒症狀
1、普通感冒
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打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出現咳嗽、咽癢、咽灼熱感,2-3天後鼻涕變稠,並可伴有咽痛、流淚、味覺減退、聲嘶等,一般無發熱等全身症狀,少數患者可有低熱。一般不需要治療,感冒本身為自限性疾病,一般1-2周就能痊癒,期間需要多喝水、注意休息。
2、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傳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健康的人患上季節性流感後,通常會於2-7天內自行痊癒。病徵可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咳嗽多是嚴重和持續時間較長,但發燒和其他病徵一般會在5-7天內自行減退。然而,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或長者一旦染上流感,可以是嚴重的疾病,並且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3、新冠病毒
主要傳播途徑有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以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為首發症狀,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表1和表2概括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的病因病況對照比較,如有不適,除了個人用快測分辨感染了何種病毒外,也好對自己病情有所瞭解,避免過度緊張。
表1:各類傳染病具體病情比較
表2:各類傳染病病徵比較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有關流感的防治建議,該等建議也適用於預防其他流行性傳染病如新冠病毒病:
一、治理方法
• 充足休息和多喝水。
• 若出現流感病徵,不應上班或上學。如果病徵持續或惡化,應立即求診。
•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的藥物,服用抗生素不能治癒流感或加快痊癒。
• 抗病毒劑能減輕病情和縮短患病時間,但必須經由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二、預防方法
1、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
• 疫苗能安全和有效地預防季節性流感和其併發症。
• 流感可於高危人士引致嚴重疾病,而健康人士亦會受影響。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
•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 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緊張、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3、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警惕「危險信號」
感冒、流感、新冠這三種傳染病都存在一定風險,可能發展成重症,或誘發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不管甚麼原因,若症狀嚴重、不能緩解,或出現以下情況,都要趕快就醫:
• 高燒不退超過3天
• 胸悶胸痛心慌呼吸困難極度之力
• 劇烈頭痛說胡話意識喪失
• 慢性病病情惡化或指標失轉化
年老體弱多病的人群,免疫系統衰弱,提防呼吸道傳染病向重症轉化。如果程度接近輕症,在家治療護理的方法都是類似的:對症用藥緩解症狀,多休息多喝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不要多種藥物混服,用藥前注意查看藥物成分是否有重合,按照醫生囑咐或規定計量服用,切勿超過合理的劑量範圍,更不可囤積不必要的藥物。
至於中醫中藥如何防治流感等病毒病,下回談。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