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4-23Text: Yoko CheungPhoto: Daren Cheng, iStock

【腸癌年輕化】常放屁是先兆?只攻擊中老年男性?50+可免費做大腸癌篩檢

有關大腸癌的迷思:

 

1. 經常放屁是大腸癌先兆?

 

  如果在沒有改變飲食習慣的情況下,放屁的習慣與平日不同,如氣味較濃、較頻繁,或許暗示大腸整體狀況有所改變;雖然這不是典型的大腸癌病徵,但醫生認為可以此作為參考和警醒,留意到其他不妥就求醫。

 

(《放屁男》劇照)

 

2. 長期便秘是否會增大腸癌風險?

 

  陳醫生指便秘反映腸道不健康;排便的目的是將體內的垃圾、有害物質排出,當中包括致癌物,如果這些物質因便秘而積聚在腸道一段時間,腸道黏膜與這些骯髒物經常接觸,理論上會增加患癌風險。

 

  坊間對於便秘的定義不一,有說一天以上,亦說有三天;陳醫生指沒有特定日數,反而需視乎整體排便過程是否順暢;即使每日都能排便,若過程較吃力,大便狀態呈硬石狀,又或每次都需長時間,其實都屬便秘。

 

  要養成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陳醫生表示即使未覺有便意,都建議每日第一頓飯後到洗手間坐一坐,因為飯後腸胃會蠕動,理論上較大機會能排便。

 

(iStock)

 

3. 大便有血就一定是患上大腸癌?

 

  大便出血是大腸癌其中一個常見病徵,最常與痔瘡混淆;雖然兩者都會致大便帶血,可嚴重性截然不同。陳醫生指若然大便與血混合,顯示腸道或有病變;而兩者分離的話,則較大機會是肛門附近出血,有機會是痔瘡或直腸癌。陳醫生表示大便帶血非正常現象,需接受醫療診斷,忌以為是痔瘡就自行處理;即使是痔瘡亦不能排除同時患有大腸癌的可能性。

 

4. 大腸癌是否只出現在中年或老年男性身上?

 

  衛生防護中心指大腸癌較常見於中年或老年男性身上,陳醫生指他們固然比較高危,但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大腸癌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二三十歲的患者他都遇過,往往這些年輕患者求診時已屆癌症晚期,斷不能恃著年輕而掉以輕心。另外,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2017年的女性大腸癌患者有逾2,300人,屬女性第二高的癌症類別;即使女性患癌風險相對較低,仍需定期進行大腸癌檢查,以盡早找到病源。

 

下頁: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更多健康大晒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腸癌 #篩查計劃 #內視鏡 #腸鏡 #瘜肉 #男性 #年輕化 #抗癌 #衛生署 #資助 #便秘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雙幣交易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