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Text: Yoko Cheung
【新冠疑慮】點解新冠肺炎患者會「復陽」?會在社區再爆發嗎?
本港近日疫情緩和,8日內四度「零確診」;惟近日有康復者出院後體內再檢出病毒,增添市民對社區再現爆發的疑慮。本地有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指,「復陽患者」雖然未必具傳染性,但安全起見,康復者出院後仍須做足預防感染指施。
本港累計9名「復陽」患者
醫管局及衛生防護中心公布,自疫情爆發以來,本港累計9名患者出院後再入院,並在體內驗出病毒,俗稱「復陽」。最早發病的患者在2月17日確診,並在上月11日出院;另外8位患者均在本月首次入院,其中有患者出院後最長相隔13日再入院。復陽患者年齡介乎17歲至69歲,當中3名為長期病患。
本港復陽患者情況
「復陽」患者病毒量較低、傳染力較弱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患者「復陽」有三個可能性,包括「假陰性」、復發或再感染,當中「假陰性」的機會較高。目前病人出院前需接受兩次病毒測試,前後相隔24小時,而兩次結果均呈陰性才能出院。林醫生解釋現時的病毒測試是測試病毒核糖核酸,即病毒基因,通常在呼吸道取樣,有機會因取樣部位不同而影響測試結果。如患者喉嚨部分帶有少量病毒,而鼻咽部位沒有病毒,若取樣部位只在鼻咽位置的話,就有機會檢測不到病毒而出現「假陰性」情況;但若很仔細、反覆地檢查不同部位的分泌物,可能會檢測到出殘餘的病毒基因,林醫生指殘餘病毒的病毒量一般較低。
另外,「復陽」亦可指病人復發或再感染。復發即病人出院時其實未康復,病毒潛伏在體內,相隔一段時間後有少量病毒在體內自我繁殖,因而再檢測出病毒。林醫生引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或其他人類冠狀病毒作例,指以前這些病毒短期內不復發,是因為身體製造了一些有效的抗體對付病毒,但現時新冠病毒的抗體成效仍屬未知,有機會產生了抗體但它的效用有限,因而無法阻止病毒復發。
同樣地,若抗體保護力有限,康復者出院後仍有機會再次受到新的病毒感染。惟林醫生認為兩者機會較小,但始終新冠病毒是新病毒,無法百分百排除其他可能性。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上曾引述本地專家指,本港復陽患者體內檢得的病毒量較低,相信為病毒殘餘物,未必具傳染性。
(iStock圖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