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1-06Text: Yoko Cheung

【年度體檢】身體檢查項目愈多愈好?邊啲項目一定要驗?醫生:盲目檢驗嘥錢嘥時間

  過去一年為所有人帶來最大的反思,大概就是健康的重要性。踏入新一年,很多人開始考慮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希望找出身體發病的訊號,盡早治理。市面上的體檢計劃款式眾多,從基本體檢計劃到「星級」、「鑽石級」的體檢套餐,價錢從數百元至數萬元不等。林林總總的檢測項目,令消費者眼花撩亂,到底檢測項目是否愈多愈抵?套餐愈貴愈好?有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指,市面上大部分的體檢套餐並非針對病人需要,盲目參加這些體檢服務,做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測試,有機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使病人產生健康假象,甚或招至不必要的擔心。

 

坊間很多「大包圍式」的體檢套餐,有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指大部分並非針對病人所需。

(iStock)

 

體檢項目愈多愈抵?

 

  坊間的體檢計劃以「套餐式」居多,一個價錢可同時檢測多個項目,驟眼看好像頗划算,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副教授黄志威醫生表示,這些「套餐式」驗身計劃包括很多非必要的檢查項目,真正有用的項目不多,提醒大眾並非驗得愈多就愈好。

 

  黃醫生留意到部分計劃將單項化驗項目拆分成多項,製造「划算」的假象,從而吸引消費者:「有些套餐看似有很多項檢查項目,如將腎功能測試拆成鉀、鈉等項目,給予消費者假象,以為花費數百元就能做十多項測試、數千元可做五六十項測試,感覺很抵;其實真正有用的測試可能僅有五至六項。另外,有些測試並非因病人有需要而做,只是它們剛好能湊夠(醫療劵)特定金額才被納入同一計劃。」

 

部分常見測試非必要

 

  做體檢的人大多抱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心態,希望提早找到身體毛病,這心態是正確的。不過體檢項目眾多,從基本的血壓、BMI、血液檢查,到肝功能、腎功能、乙型肝炎等都有,最令人驚訝是原來部分常見於體檢計劃的檢查項目,對發現隱疾的作用不大。以照胸肺片為例,原意用作檢測肺癌,但黃醫生指透過胸肺片能照到的腫瘤,尺寸起碼達半厘米至一厘米,照到時可能已太遲。

 

醫生指照胸肺片篩查肺癌的成效較低。

(iStock)

 

  很多人希望藉體檢及早找出無症狀的疾病,但有些疾病本身有症狀,體檢時再做相關測試的意義不大。心電圖是體檢其中一項常見測試,透過檢查心臟導電情況,測量心臟健康。黃醫生指心臟疾病一般會有症狀,例如心絞痛,患者在測心電圖時會見到電流改變;如沒有相關症狀,一般人照未必會找到異常,他們對於測試的需要性較低。另外,尿酸測試亦有同一問題,痛風患者會有急性關節炎、患處變得紅腫、劇痛等症狀,若沒有出現以上症狀,未必需要檢驗尿酸。「篩查的目的是找出早期無症狀的疾病,若患者已有症狀,應看醫生而非做篩查。」

 

下頁了解癌症指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2「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兩大獎項 ► 了解更多

更多健康大晒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身體檢查 #體檢計劃 #體檢套餐 #家庭醫學 #家庭醫生 #心電圖 #胸肺片 #篩查 #癌症指標 #尿酸 #癌抗原 #CA125 #卵巢癌 #癌胚抗原 #CEA #大腸癌 #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 #PSA #前列腺癌 #血壓 #血糖 #乙型肝炎 #性病 #子宮頸癌 #乳癌 #乳房X光造影 #超聲波 #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 #精神健康 #衣原體感染 #肝硬化 #肝癌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連環爆雷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