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靜脈閉塞】發病無先兆、嚴重者致死?肥胖、吸煙人士患病風險更高!
醫學界有統計顯示,全球約1/1000人受「深靜脈血栓形成」或俗稱「靜脈閉塞」(DVT)病影響,情況嚴重者可致命。本港近年引入靜脈內介入治療技術,患者於進行該手術後腫痛能迅速減退,在傳統只靠服藥治療外,可有另一選擇。
靜脈是將脫氧血液和廢物帶回心臟的血管,動脈則是將富含氧氣的血液和營養的物質,運送到各種重要器官的血管。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則是因血液流動不順暢而引起血液凝結,大多於大腿或小腿深靜脈的內側形成,只有少數情況才見於手臂等其他部位。
病發前一般無先兆
甄秉言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甄秉言教授表示,DVT出現的因素包括遺傳和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而DVT於病發之前,一般是毫無先兆,「靜脈曲張可於皮膚表面看得見,可以睇到靜脈變曬形、脹曬,但DVT可以好突發性,難以觸摸。」
甄教授說,DVT常見症狀包括受影響區域的突然疼痛,腫脹以及發紅和發熱,而當出現DVT,被阻塞的血管循環會變差,其危險性則因血塊亦會散開,當阻塞愈來愈嚴重,情況就變得很壞,「如腳部塞了血流不到去身體,下流會腫脹,最驚係(血塊)去了肺部出現肺栓塞,情況嚴重者可致死亡。」
術後6小時已可走動
甄秉言教授稱因靜脈血管較動脈血管更大更曲折,故選用何種支架亦要有學問。
近年本港醫院從外國引入靜脈內介入治療,有關手術是利用導管技術來移除和打通閉塞的靜脈,再於患者體內植入金屬支架以保持靜脈暢通,其中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便進行約20宗該項手術。甄教授說,曾有一名65歲的士司機,某天其左下肢突變成紫色,感劇痛並現腫脹,經診斷證實是患有急性DVT和靜脈缺血。由於其情況危急,醫療團隊遂為他進行靜脈血栓切除術和閉塞靜脈支架植入的介入治療,經約1小時手術後,病人閉塞的血管獲打通,腫痛情況迅即消退,手術後僅約6小時便能落床走動。
中大臨床榮譽助理教授譚廣明稱,如出現栓塞的位置非緊急,一般可用薄血藥治療,但如塞的位置是腹腔靜脈等位置,其危險性及發生血栓後綜合症便大增。
轉載自: 晴報
香港社會風氣保守,繪麗奈出現或帶來改變?繪麗奈即將作客《男男女女‧嘉點情趣》,立即留言提問!► 立即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