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5-11

港大研究:逾2成青年失眠!嚴重隨時抑鬱焦慮!點先可以一覺瞓天光?

  港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無覺好瞓」,港大研究發現,23.5%受訪年輕人有失眠情況,長遠或可導致抑鬱和焦慮等精神問題。

 

  有社福機構指,很多年輕人不會因失眠而求助,結果壓力因素消失後,失眠仍持續,有文憑試考生失眠長達半年,試後才開始正視,提醒愈早讓專家介入協助,失眠問題愈易解決。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2019年中至今年3月期間,訪問約3,132名15至24歲年輕人,當中23.5%受訪者有失眠情況。該系博士後研究員王名彥指,分析追蹤數據後發現,部分抑鬱或焦慮患者一年前已有頻密失眠,相信失眠與精神健康有部分相關。

 

王名彥指,部分抑鬱或焦慮患者一年前已有頻密失眠。

 

考生試後仍失眠 始正視

 

  就讀大學一年級的Owen憶述,高中時期有不少時間需在家上網課,少了社交生活,自覺生活頹廢,直到DSE前開始失眠,嚴重時每日輾轉反側3至4小時才能入睡,最終只能睡1、2小時,備試亦受到影響。Owen原本以為考完DSE便會解決問題,惟失眠未有消失,於是向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求助。

 

  計劃在全港有8間中心。觀塘中心的社工黃詠珊指,像Owen般的情況並不罕見,曾見過有年輕人慨嘆「一路都瞓得唔好」,很多人以為問題嚴重才需求助,其實愈早讓專家介入協助,失眠才不會惡化。

 

宜及早求助 避免惡化

 

  黃指,中心會安排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小組,讓參加者學習改變有關睡眠的負面思想,尤其是失眠時不應強留在床上,以免令未能入睡同樣成為壓力來源。中心另會安排睡眠實驗室及解困密室活動,讓參加者了解適合自己的睡眠環境,以及學習正確的睡眠知識,歡迎所有12至24歲年輕人參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經濟通榮獲HKIRC「2022-2023年度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三項金獎。► 了解更多

更多健康解「迷」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焦慮症 #精神健康 #失眠 #抑鬱症 #情緒病 #壓力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連環爆雷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