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錄逾百宗瘧疾輸入!染上輕則肌肉痛,嚴重會休克!邊3類人士易被蚊叮?止痕方法分享!
本港近日錄逾百宗瘧疾輸入個案,而瘧疾是由惡性瘧原蟲和卵狀瘧原蟲等引致,經雌性按蚊叮咬傳播的可致命疾病。本港夏天多蚊,雖然市區未有按蚊出沒紀錄,瘧疾在港爆發機會微,惟有家庭醫生指,不可忽視被蚊叮的潛在風險;皮膚科醫生亦指,抵抗力較差、免疫系統未成熟的嬰幼兒,為被蚊咬高危族,教路若被蚊咬可冷敷止痕。
家庭醫生關嘉美
家庭醫生關嘉美解釋,瘧疾普遍於赤道的熱帶地區,如非洲及東南亞爆發。當雌性按蚊叮咬了瘧疾患者後,按蚊便會受感染並帶有瘧原蟲,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瘧疾傳播開去。雖然瘧疾並不會人傳人,但卻可透過輸入受污染血液或血液製成品、器官移植或共用針筒傳播,亦可於懷孕或生產時由母親傳染胎兒或初生嬰兒,導致早產或胎死腹中。
醫生指免疫系統未成熟的嬰幼兒,為被蚊咬的高危族之一。
港傳播風險低 惟勿忽視風險
關稱,由於瘧原蟲進入身體後會於肝臟繁殖和破壞紅血球,並經血液運行全身,患者除會「沾寒沾凍」和間歇性發燒,嚴重更會貧血、肺水腫、休克和死亡等;潛伏期由10日至數月不等。
對本港近日錄得瘧疾輸入個案,關強調,在港傳播瘧疾的病媒主要是微小按蚊和傑普爾按蚊,雖然去年曾於大欖涌水塘發現後者,但兩者近年在市區絕迹,加上輸入患者均已在醫院接受治療,瘧疾在本地大爆發的機會微乎其微,惟認為當局和市民絕不可忽視。
關指,當局可由源頭做起噴殺蟲水滅蚊,及防積水滋生蚊蟲;市民到郊外叢林地方,亦宜穿着淺色長袖衫褲、噴蚊怕水、用蚊帳和蚊香等。她呼籲,市民若有懷疑瘧疾病徵,應及早求醫、驗血和做相關快速測試,並要告知醫生旅遊史。若不幸中招,醫生將按病徵和嚴重程度,採取混合性治療。
抵抗力差人士 嬰幼兒易被叮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
預防勝於治療,防蚊措施必須做好,但即使做好十全準備,有時亦難免被「漏網之蚊」叮咬,致患處紅腫和痕癢難耐。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解釋,蚊會利用口器穿入皮膚,並注入唾液,防止血液凝固,而唾液中的蛋白,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反應,導致蚊咬位置紅腫痕癢。
蚊咬反應因人而異,但大部分會於1至2周內自行消退。惟若蚊咬處曾被抓傷,皮膚有機會出現色素沉澱,甚至疤痕,反覆抓傷更或引發濕疹。
林指,常在戶外活動或工作、抵抗力較差人士,及免疫系統未成熟的嬰幼兒,均為被蚊咬的高危人士。在外地被蚊咬,亦有機會因不適應當地蚊蟲品種,有較強烈的痕癢反應。至於止痕妙法,林稱,可冷敷患處、以清潔液清洗患處等。
轉載自: 晴報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