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0-28

中風年輕化!港大研究發現18至55歲發病率飈升逾30%!減風險要奉行「三低」飲食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致命疾病,港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本港過去20年間,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18至55歲發病率及入院人數飈升逾30%。經分析發現,20至60%患者入院後始發現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研究人員促市民實行低鈉、低脂、低糖飲食習慣,減低血管風險。

 

港大醫學院團隊指,高鈉飲食可直接影響血壓及增加中風風險。

 

  港大醫學院中風研究組的研究團隊,透過醫管局臨床數據分析及呈報系統,追蹤2001至2021年間香港中風發病率的走勢,發現18至55歲年輕中風患者的粗發病率,由2001年每10萬人便有39.1人,飈升至2011年及2021年分別有48.3及55.7人;而過去20年,每年因中風而入住公院的患者,約維持在1.35萬至1.4萬人,但當中年輕中風患者數目,則由2001年的1,531人,升至2021年的2,028人,上升32%。

 

18至55歲患者 發病及入院齊升

 

  團隊為了解患病的風險因素,亦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431名18至55歲到瑪麗醫院及律敦治醫院求醫的年輕中風患者,發現其中53%患高血壓、44%患高血脂、26%曾吸煙、19%患者肥胖、17%患糖尿病;而患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中,分別有33%、64%及23%在中風入院時始被診斷。

 

  另一項研究針對284名介乎40至65歲、身體狀況良好的市民,進行24小時血壓監察後,發現約40%人被診斷患上高血壓;男性及女性參加者每日平均鈉攝取量更分別達14克及13克,為世衞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8及2.6倍。

 

  港大醫學院中風研究組主任劉巨基表示,研究發現港人從膳食中攝取很多鈉,而高鈉飲食可直接影響血壓及增加中風風險;有研究顯示,上壓每上升20mmHg或下壓每上升10mmHg,中風風險便會增加30%至50%,建議市民實行低鈉、低脂、低糖飲食、以及恒常運動及戒煙。

 

 

每延誤治療1分鐘 190萬神經細胞受損

 

  研究團隊提醒,中風患者一旦延遲醫治後果嚴重,平均每延誤1分鐘,估計會有多達190萬神經細胞受損。因此,如患者能及早就醫,醫護人員可安排作溶血治療或導管取栓,以打通被血塊堵塞的血管,增加康復機會。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2「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兩大獎項 ► 了解更多

更多健康解「迷」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健康小tips #健康 #中風 #高血壓 #高脂肪 #高脂肪 #糖尿病 #低鈉 #低脂 #低糖 #中風年輕化 #香港大學醫學院 #健康研究 #飲食習慣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連環爆雷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