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1-12

疫下膽固醇不理想個案急升!調查發現:7成人檢查前「出貓」!專家: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可加速血管內脂肪聚積、堵塞動脈,增加患上心血管病風險。有機構早前調查發現,疫情下未達理想膽固醇水平的市民比率急增5成,更有7成有定期檢驗的受訪者曾「出貓」,即檢查前節食、多運動,務求短期內降低膽固醇,提醒此舉會增加心臟病發或中風風險。

 

  心臟病友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去年11月中進行調查,訪問了967名18歲或以上、曾出現LDL過高的市民,結果發現74%受訪者在疫情緩和時,曾未有謹遵飲食、運動及覆診建議,如外出進食高脂煎炸食物、未重拾運動習慣和延遲膽固醇檢查等。

 

專家提醒患者,勿驗膽固醇前才節食或多做運動,因恐影響藥物處方,增心臟病發風險。

 

  「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指,受訪者的LDL指數在疫下全面上升,當中未達理想水平比率,即大於2.6mmol/L者更由14%升至21%,增幅達5成,且有約24%人曾被醫生指出其LDL水平受疫情下不良生活習慣所影響。

 

檢查前節食「出貓」 反影響用藥增風險

 

  雖有64%高膽固醇受訪者有定期檢查、平均每9.8月驗一次,但當中7成人承認曾在檢驗前「出貓」,如檢驗前平均3.6周開始節食或吃清淡食物、更勤力做運動和減少外出用餐。梅警告,如覆診時醫生以「出貓」所得的LDL水平處方及調節藥物,或令藥物未能達到控制LDL效果,會增加心臟病發或中風風險。

 

  李女士曾經歷兩次「通波仔」,過去20年將「壞」膽固醇水平控制於理想水平,但疫情下因常吃外賣加上少運動,最終致LDL超標,她為避免加藥,於檢查前「出貓」,連續2周進食青菜白飯,冀令LDL水平回落。她說,期望能重拾健康生活習慣,將LDL維持在理想水平。

 

 

轉載自: 晴報

香港社會風氣保守,繪麗奈出現或帶來改變?繪麗奈即將作客《男男女女‧嘉點情趣》,立即留言提問!► 立即提問

更多健康解「迷」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健康小tips #節食 #定期檢驗 #運動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心臟病 #LDL #膽固醇 #血管問題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連環爆雷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