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07-25Text: 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 廖美香

誰能明白我的心?

  少女情懷總是詩,多麼的浪漫、美妙。步入老齡,長者情懷總是悲?所謂樂齡、智齡、活齡、金齡、盛齡 …… 長者真可這麼快活? 抑鬱、自殺,常有所聞,你覺我們的長者算有幸福感?

  

  這便是典型的哀歌:當今長者,經歷二次大戰,戰後復元,年輕時經歷五、六十年代的奮鬥,結婚生子,生活勞碌,步入老齡,又要抱帶孫兒。香港住屋擠迫,孫孩長大,一旦身體孱弱,力有不逮,分分鐘被趕出家門,被安排到老人院舍居住。家庭不和、婆媳爭議、財務開支、兒孫撫養…… 兩代思想不一,誰有理總說不清。

  

 

  中國傳統有敬老,尊重長者的美德。香港社會屬功利型,具賺錢、生產能力的,便是王者。長者老邁體弱、多病,被視為麻煩多多,在不少人心裏視之為「負累」,無用可以棄之。有長者自覺不想連累家人自殺而死。長者表達能力差,即使有心人,亦難以溝通與理解。長者與家人、社會之間鴻溝,如何解決?

 

  有時確是老人未能跟上時代、變通不夠而不自知,社會又不夠容忍,甚至有批評長者恃老賣老。在香港乘坐交通工具,敬老讓座不多,內地則非常普遍。香港人情紙薄,長者孤獨、貧病交加,青年人在奮鬥求學,在職家人忙碌奔波,誰能真正聆聽長者的心聲?

 

  本港長者自殺率比歐美偏高。2014年本港約1007宗自殺個案,351宗為六十歲以上人士,近乎每天都有長者自殺。自殺長者之中,九成患有抑鬱病。

 

我們愛護長者夠「落地」嗎?

 

  絕大多數人不會、也不敢虐老,總說尊敬長者,但做起事來,真正「落地」為長者好?還是滿足一己所欲「離地」做了事情而已?

 

  舉例說,安老院要擴展科技,往往將資源運用於人事部、會計部所須的電腦設備、軟件使用,而不是用於如何提升長者健康,或便於其行動所需的科技裝設。不少長者對老人院的印象,就是等死、虐老的地方,不願住進去。

 

  醫療界之間或存門戶之見,醫護人員私下也利用某些保健儀器作治療,但香港醫院卻未見採用。曾任伊利沙伯醫院一名女護士長說:「西醫斷症把糖尿病患者的腫脹腳患切除,但我私下為朋友利用遠紅外線床組,袪濕消炎,最終免除切肢之苦。」她又稱,買了該床組回家為家裏患腎病的丈夫治療,延長了性命。「該床組設備具治療及保健作用,內地一些醫院採用,但香港西醫則未必認同。」

 

  家人對長者的體恤也非常重要。一名長期失眠的老婦到國貨公司保健部,試躺在一張健康床墊上,感到很舒服,熟睡起來。她很想自掏腰包把這玉石床塾買下來,但想來想去,說道:「擔心家人不高興,問問家人先。」可見,長者健康,有時操縱於家人手裏;要是家人不理會、不深切感受長者失眠之苦,長者便只有捱下去。另一名老婦說:「年青產後扭傷條腰,幾十年來痛患,最近想買健康治療儀器舒緩一下,但丈夫不同意,痛苦只有自己忍受。」    

  

 

  有的年青人對長者很關愛,但不周全。一本以中老長者為讀者對象的雜誌即將面世。一名長者拿上手便說:「雜誌設計無疑精美,但字體小得可憐。」令人想到年青人熱心有嘉,但對長者的真正需要欠理解,難道他們只顧自己辦雜誌的快感?只憑自己的想像行事?

  

  相比之下,台灣有感動人心的一幕:嘉義縣有一個「到宅沐浴」服務,專為失能長者提供沐浴,過程體貼入微,在女護士協助之下,為長者蓋著毛巾洗擦身體,享受一個具尊嚴的沐浴。「中風病人長期臥床,家人不懂移動病人,有的甚至十年沒有洗澡,骯髒不已。我們為他沐浴,剪甲,洗毒瘡…… 我們細心苛護,感受到病人的快樂。」服務提供者Angel在樂齡科技展上對筆者說。

  

建立「盛齡社會」非常重要

  

  香港男女長壽,世界之冠,但活得不開心,死亡質素不及台灣。香港老人院舍宿位長期缺位,每年有五千多名長者等不及便死去;私營安老院則資源少,工資低,偶有虐老個案。港人搵食勞碌,長期照顧長者容易陷於負累。長者大半世為香港打拼,為家人也創造貢獻,長者不應被視為工具,社會不應持「無用」即棄的觀念。面對香港老齡化,香港應創造一個包容、有愛的社會。   

  

  正如團結香港基金建議,不同持份者都要有同理心,尤其是科技界、醫療界、院舍界別、社工等不同界別,都應聚首合力解決安老問題。20年後,香港每三人便有一人是長者,人口老化嚴重,我們需要及早採取措施,更要注意應從長者本位去關愛,使他們的需要真正得到有效解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政策.正察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銀髮族 #安老院 #長者 #心理情緒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