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5-18

港人渴望有自家偶像 MIRROR填補空缺

  我在上周三(5月12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及最近爆紅的姜濤、組合MIRROR、ERROR,問商經局局長會否爭取他們上國內的節目。一句提問惹起各方熱議,有人批評他們小眾,我並不認同,只要數一數姜濤代言的廣告數量及品牌,看一看「姜糖」、「鏡粉」的應援陣勢,就知道他們有多受歡迎。

 

(晴報圖片)

 

MIRROR 絕不小眾

 

  回顧香港娛樂圈,我們的偶像例如「四大天王」、陳奕迅、古巨基等等,都已經成熟成家,紛紛轉型做住家男人,與新生代難免有距離;加上近年韓劇、Kpop紅遍全球,國內有身高有顏值的霸道總裁和小鮮肉一個接一個地攻佔少女甚至熟女的心;香港娛樂圈的確真空已久,今日盛況多年未見,反映香港需要本土偶像,年輕人愛看韓星之餘也渴望追捧自家男團,姜濤、MIRROR填補了這個空缺,而且人氣高企,應是社會喜聞樂見。

 

  我們常常說,韓國演藝圈講究長久而精密的訓練,有潛質的在高小或初中時已簽約娛樂公司做練習生,經過長年的高強度訓練,能成團出道的,不論男女,個個歌精舞勁,rap得跳得。國內「頂流」王一博也是在十幾歲時先在韓國受訓、成團出道,後來才回國發展。韓劇、Kpop是國家級產業,用以推動經濟,投放的資源十分龐大。國內近年文化軟產業發展強勁,每年生產的劇集數量驚人,各類綜藝、選秀節目捧出一個又一個新星,近期在《創造營2021》走紅的利路修便是一例。

 

練腹肌不容易

 

  相對地,香港娛樂圈的市場及資源不可同日而語,歌壇萎縮,電視台欠缺競爭,有創意有火花有話題的節目,並不多見。MIRROR在2018年viuTV的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成團,成員各有背景,不是全員小鮮肉,也不是自幼受訓。看他們的MV或表演,縱有瑕疵,努力有目共睹,需知道練腹肌也不容易,而且他們是香港自家製的,粉絲買他們的賬。

 

  例如姜濤以前是肥仔,努力減肥至今,我覺得他的樣子幾可愛。早前有報導指姜爸中風入院,姜濤一句「錢我來賺就好,以後你就好好休息」不知感動了多少媽媽粉。孝順不就是我們希望年輕人擁有的特質嗎?Lokman本是舞蹈員,早於2013年已參演電影《狂舞派》,已經32歲的他如今擔當MIRROR的隊長及領舞,我十分期待他更精彩的舞技演出。副隊長AK回應我在立法會的建議時,表示MIRROR才剛剛成為本地樂壇一分子,目前最重要做好本分,集中本地發展,同時又說表演無分國界,希望提升實力後讓其他地方的人都喜愛他們。我認為他的回答得體大方。

 

  MIRROR成員的經歷、走過的軌道,或與韓星、與國內的明星不同,但共通點都是夠努力,希望他們的例子讓年輕人明白,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是有出路的。

 

努力是有出路的

 

  我素來認為行行出狀元,不一定要大學畢業才有出路。近年特區政府大力催谷自資專上教育,根據「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於2018年推出的《檢討報告》,2015/2016學年,接受專上教育的同學比率已達七成,包括45%入讀學位程度。可是,香港產業結構狹窄,大量同學修讀非其志趣或能力配合的學科,不單無法發揮所長,畢業反成失業,讓年輕人更感迷惘。

 

  其實,教育的本質並非如此。《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第十三條便有列明,「人人有受教育之權」、「各種中等教育,包括技術及職業中等教育在內,應以一切適當方法,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廣行舉辦,庶使人人均有接受機會」、「高等教育應根據能力,以一切適當方法,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機會」。簡而言之,就是社會應承認人的多樣性,重視技術及職業教育,同學應該根據自身的才能及興趣,學習不同的學科或技能,而不必要人人都讀法律金融醫科。有人升讀大學,有人鑽研廚藝,有人唱歌跳舞,年輕人各有所長,肯努力自然有出路,社會才有活力。

 

  當然,娛樂潮流瞬息萬變,藝人發展不進則退,但願MIRROR抓緊機會,提升實力,發揮光芒,別辜負「鏡粉」的喜歡。至於未來發展,MIRROR會成為長青樹,抑或汰弱留強只有一兩名成員跑出單飛,便要看他們的造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etnet健康網購,送你【健骨維他命D3(1000IU)】乙樽(價值$108)► 立即行動!

更多葉劉的地球儀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MIRROR #姜濤 #教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雙幣交易
聚焦兩會2024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