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10-25

鮑威爾的致命謊言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上周一(18日)亡於新冠肺炎,有關他在任時的功過一再受到討論。他是美國第一位有非裔血統的國務卿,服務於小布殊第一任期(2001-2005年),而他最為人記起的「功績」就是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前,他力證薩達姆藏有大殺傷力武器,還在聯合國展示一載有白粉末的小瓶,作為證據。當飽威爾淡出政壇後,他才坦白承認他的見證不實,並成為他人生一大污點。

 

  換言之,這是一個天大的謊言,無論是鮑威爾有心幫主子撒謊,還是情報單位偽造事實誤導大眾,他們都是一丘之貉,需要為戰爭所造成的生靈塗炭,負上全責。可惡的是,伊戰發動者及其盟友,在戰後不知恥地紛紛撰寫回憶錄,自誇借助戰爭改變了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當國家之間的互相指控,我們都不能盡信,此刻傳媒應堅負重要的角色,查證指控是否屬實。有人或許會問,那為,為何大家包括主流媒體都相信美國對伊拉克的指控?

 

(iStock)

 

  這令我的記憶回到2003年在巴格達時,我參加了鮑威爾戰前的最後一次視像記者會,他當時仍堅稱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這明顯是為戰爭鋪路。在場有幾位美國大媒體記者已在伊拉克隨聯合國調查了一年,他們都知道鮑威爾在說謊。

 

  坐我旁的一位美記者會上在他筆記簿上胡亂畫公仔,無心細聽國務卿在講廢話。會後我特地找他交談,他告訴我,他們不信大殺傷力武器這回事,因他們在伊拉克多月也調查不到,但他們不會拆穿美官方的謊言,沒用,這只會被標籤為不愛國,或成薩達姆的幫兇。

 

  該記者苦笑向我說:「不如我給你材料,你去揭發吧!!」我聳聳肩,誰會相信我?事實上,當年我的確有寫過報道,列舉疑點,卻起不到甚麼漣漪,反之招來批評,指我總是為獨裁政權抹黑美國。

 

  很無奈,沒想過自己微小的力量可以阻止戰爭,後來眼巴巴看著伊拉克毀於一旦,午夜夢迴,我只能無語問蒼天,誰會再關注發生在十八年前的一場伊戰?!一位國務卿的一個謊言,就這樣做成數十萬伊拉克人死亡,數百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當中至少一半是孩童,他們在收容國缺乏受教育的機會,阿拉伯文化無以為繼,一個民族的新生代沒有出路,這真是致命傷。

 

  可是,戰爭的傷害不僅於此,它也毀掉文化。伊拉克不少寶貴文化資產在戰爭中遭到摧毀燃盡。2003年主要戰事結束時,首先遭殃的是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繼而是巴比倫考古據點。想不到國家圖書館裏的古書籍亦不能倖免,它們不是給燒毀,便被拋到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一位伊拉克詩人哀嘆說,當時兩條河流的河水染上一片黑色,這黑色就是來自古書籍的油墨。

 

  可憐伊拉克人所有歷史記憶都失去,剩下只有戰爭與仇恨。受美國捧上執政之位的什葉派,隨即向遜尼派展開大追殺。該國自此陷入暴力的惡性循環,不能自拔,並在重建與摧毀之間不斷巡迴上演。

 

  此外,戰後伊拉克知識分子受逼害,他們感到是一種有系統、有計劃的預謀,從上而下,目的就是要知識分子離開他們的土地,令伊拉克徹底文化和精神真空,沒有知識傳播,沒有知性討論,沒有思想撞擊,也失去批判能力,這才叫真正摧毀。

 

  一場伊戰,可謂是改變了世界。恐怖主義便是因伊戰逐漸向全球散播。可是,美國的謊言會面對審裁嗎?鮑威爾雖逝世,但還有小布殊和前英國首相貝理雅,他們才是謊言的真正推動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容我世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鮑威爾 #伊拉克戰爭 #大殺傷力武器 #薩達姆 #謊言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