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9-08-28

德意政經陷危機 歐盟又四面受敵

  環球亂局一浪接一浪,中美貿易戰陷入苦戰,所產出的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牽連「歐盟一哥」德國,在出口拖累下,德國第二季經濟萎縮,當地央行已經警告該國已頻臨衰退邊緣。另一邊廂,鑑於意大利聯合政府出現分歧,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於上周二(20日)突然請辭,政府有機會提前大選。隨往德意在經濟及政治上不斷「爆煲」,新一屆的歐盟又要面對四面楚歌。

 

  歐洲火車頭德國經濟進入水深火熱的階段,次季經濟增長下跌0.1%,若今季經濟再度下滑,經濟技術上將進入衰退。央行上周一(19日)便發出衰退警告,預期今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出現小幅的萎縮,主因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出口下滑導致工業生產持續走下坡,當中6月的工業生產按年更大跌半成,是10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央行料跌幅將持續,呼籲國家推出財政政策刺激經濟。

 

 

  應央行要求,德國財政部長舒爾茨(Olaf Scholz)已暗示,國家可花500億歐元於財政措施上。據彭博報導,德國將主力提振國內消費,方向類似是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資助國民購買新車的方式,並正研究增加社會福利及招聘,以防止大量發生失業情況。舒爾茨已強調,潛在刺激措施規模更高達500億歐元,因此在市場集資金額比10年前金融海嘯時多。

 

  誠然,未來兩周,德國將會陸續發行零利率或負利率的國債。「打頭陣」的便是於周中在倫敦發行的30年期零息國債,規模達20億歐元。國家首次發行無息票據,但拍賣結果卻未如理想。然而,德國國債一直被視為資金避難所,早前已見大量資金泊入德國國債,其30年國債息老早已跌至負數,最低更低至負0.27厘。

 

德經濟步日本後塵

 

  由於德國國債如日本的國債一樣跌至「負利率」的區域(見圖一),因此彭博的評論員John Authers發表文章,直言德國已被「日本化」(Japanification)。他指出德國的債息倒掛,經濟衰退是遲早之事。德國跟日本於二戰後一樣,皆由出口主導,且現時又面對人口老化、通脹呆滯的多項問題,根本與日本無異。

 

 

  Authers繼續補充德國的銀行體系極為脆弱,德銀便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認為相較於美國,包括德國在內整體的歐洲銀行,皆是過渡借貸,一旦銀行要去槓桿,對整體經濟及企業經營影響深遠。

 

  「銀行體系弱等於經濟弱,投資者不信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壓低銀行的市帳率,從而影響其股權融資的能力,亦影響經濟信心,間接造成孳息曲線倒掛,最終拖低銀行的盈利能力。」Authers認為,歐洲銀行在金融海嘯後,其資產重組的進度比美國差,加上歐央行實行負利率量化寬鬆政策,都加促了歐洲銀行像德國銀行被「日本化」。

 

  德國要避開被日本化,無可避免要推出相關的財政刺激政策,但普遍分析認為該等措施只能拯救國內經濟,而非整體歐盟。所謂「長貧難顧」,歐元區的問題多多,德國經常要「單天保至尊」亦十分吃力,況且要面對的不單是經濟問題外,更多的是要為政治危機拆彈。

 

意國聯合政府破裂

 

  周二晚,合作了14個月的意大利聯盟政府正式決裂,總理孔特宣布辭職。他批評率領聯盟黨(League Party)的副總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只顧及自身和其政黨利益,令國家身陷險境。78歲的總統馬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接納孔特請辭,正積極與各黨派會面,希望成功籌組新政府繼續執政,以避免提前大選。

 

 

  薩爾維尼近期因意法高鐵項目,向聯合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外界普遍認為薩爾維尼此舉的目的,是籍着自已及聯盟黨支持度不斷提升,從而奪去總理寶座。事實上,據彭博早前做的調查顯示,至8月初,聯盟黨的支持度已比五星運動黨更高,達至成四成的水平(見圖二),一旦出現大選,薩爾維尼成為總理,可謂「實食無痴牙」。

 

  而薩爾維尼近期亦大打「經濟牌」,包括利用減稅、增加500億歐元來刺激國內投資,以贏得更多民眾支持。據意大利媒體Daily la Repubblica預料,秋季舉行大選的可能性高,屆時正值與歐盟磋商明年預算案的中期。

 

  意國就上調預算案可能再向歐盟開火,花旗就警告其主權評級有機會受影響。現時意國的主權評級接近低於投資級別,一旦被調低,銀行將會受當其衝受影響,事關自2013年起,意大利銀行持有意國的主權債共4,000億歐元,中小型銀行受影響最大,更有可能出現裁員潮。

 

  這個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於去年已與歐盟鬧不和,脫離歐盟的「Italexit」思潮又重生,瑞穗首席歐洲經濟師 Christel Aranda-Hassel最近接受英國媒體Express訪問又提出,意國要避過衰退,必須增加開支來實行財政政策,「脫歐」是最好的出路。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剖析天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