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21-04-08

蘇伊士運河堵塞一周 勢增通脹壓力

  台灣巨型貨輪「長賜號」自23日開始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累計接近一周後,上周一(3月29日)當地時間下午6時左右終於脫困。埃及運河管理局表示,困在運河兩端的船隻將於3至4日內完成疏導。蘇伊士運河雖然已經恢復運行,但其背後所反映的全球供應鏈危機卻進一步加劇!

 

  「長賜號」猶如一把利刃,直刺亞歐非海運樞紐蘇伊士運河的咽喉!據悉在貨輪擱淺的近一周時間內,累計至少420艘貨輪被迫堵在蘇伊士運河兩端,平均每日受影響的貨物價值超過90億美元,埃及政府收入日均減少1,400萬至1,500萬美元。

 

蘇伊士運河重要性

 

  蘇伊士運河始建於1869年,由於它貫穿了歐洲和亞洲,因此成為亞歐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同時也連接美國市場。它的存在讓亞歐之間來往船隻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節省了7-10日運輸時間,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據悉蘇伊士運河日均雙向通行船隻約50艘,船載貨物總值約96億美元,每年約有12%的貨運量和30%的集裝箱都是流經這一運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iStock)

 

  所幸經過清淤、抽沙、排水、拖船等一系列人為救援措施,再加上潮汐的幫助,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長賜號」上周一終於成功脫困,令全球各國長舒一口氣。堵塞危機雖已暫時解除,但這場危機留下的諸多後遺症,例如航道需要數周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運轉,以及被阻貨物抵港時間押後等問題,都將在未來產生漣漪效應,影響到整個供應鏈、製造業甚至是普通消費者。

 

通脹壓力加劇

 

  而在此之前,由於去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供應鏈已浮現危機。事關新冠疫情之下,全球多數國家皆施行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經濟活動處於停擺狀態;及至新冠疫苗成功研發後,全球經濟又以最快速度復甦,令供應商與物流商應接不暇,大宗商品價格自年初以來不斷走高就是最好印證。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全球商品負責人Fiona Boal就指出,是次長賜號擱淺事件正值全球貿易及運輸的艱難時期。近月來,從亞洲到歐洲的貨運成本是一年前的3倍,創下歷史新高;根據S&P Global Platts數據,運輸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平均成本從去年6月的1,040美元升至3月1日的4,570美元。

 

  根據Dun & Bradstreet資料顯示,今次受阻的貨物除了有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還將影響汽車零配件乃至廚浴紡織品、衛生紙等生活日用品的生產和供應。由於蘇伊士運河堵塞時間長達一周,未來數周內的船隻通航與運輸成本勢必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企業要面臨運輸成本上升與供應鏈的雙重壓力。

 

  目前這些壓力尚存在於供應鏈當中,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反映企業生產成本的生產者物價指數於今年2月按年增長了1.3%,是2012年9月以來最高。而當生產成本上升至一定程度時,企業或會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提升商品價格,加劇市場對於通脹的擔憂。

 

半導體短缺危機

 

  一方面,美國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William Lee認為,現如今「即時生產」( just-in-time,簡稱JIT)的生產管理方式廣為流傳,公司生產高度依賴第三方供應商及物流,長賜號擱淺事件再次暴露了全球供應鏈之脆弱。他警告稱︰「供應鏈的短缺可能會造成生產線停工,造成更大的影響。」

 

  他以半導體行業為例,指現時該行業供應鏈格外脆弱,在全球晶片供應短缺與不均衡的情況尤為明顯,即使是1至2周的延遲,都會令生產過程大為延長,影響汽車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的生產。此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曾表示,目前尚無法準確估算出運河堵塞對於該國汽車所需零部件及出口的影響。

 

  全球最大貨櫃輪商馬士基(Maersk)行政總裁Soren Skou則表示,經過該次事件,全球供應鏈將會加速轉型,企業將從「即時生產」模式轉向「以防萬一」(Just-in-case,簡稱JIC)模式。據Soren Skou表示,經過疫情之後,企業已經開始不再局限於依賴單一供應商,並重新評估自身對於「即時生產」模式的依賴程度,同時提升庫存水平,以避免因某一供應鏈的中斷而造成貨品短缺。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剖析天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