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23-05-30

華升級力抗脫勾 新能源早著先機

 

  美國牽頭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宣布,成立供應鏈委員會,以加強關鍵行業的韌性和競爭力,冀減少過分依賴中國。拜登政府以「去風險」為名,不斷拉黨結派以圖改變自由市場自然發展,對中方出口勢有一定影響,但北京在重要外貿新引擎,如新能源產業,已作長期布局,華府與盟友要急起直追,絕非易事。
 
  七國集團(G7)同意年內推動供應鏈更多元化後,美國、日本、韓國、澳洲和印度等14個IPEF成員國上周六亦敲定了創立1年來首項具體協議,加強包括重要礦材在內、必要物料的供應安全,並建立預警通信制度。
 
  按照市場機制,各國本可依照效率、成本等比較優勢,輕易締造多贏,美國卻不斷援引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等因素砌詞遏華,令不少大型商企至少被迫採取「中國+1」的採購和生產策略,難免對內地傳統外貿「老三樣」,即服裝、家具和家電,構成壓力。
 
新三樣出口佳 歐美主要買家
 
  幸而,中方不曾放慢經濟升級轉型、走向高端製造的步伐,結果人稱出口「新三樣」的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今年繼續大放異彩,首季額外貢獻逾千億元人民幣(約145億美元),且最主要市場正正是歐盟和美國等成熟國度。
 
  昔日,日本得以成為少數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汽車業居功至偉;今年,各界廣為預期中國將抵住美國打壓,首度趕過日本躍居環球汽車出口之首,意義可謂更加深遠。
 
  事實上,比亞迪去年已是全球電動車一哥,產品遍及51個國家和地區,官方資助、龐大內需和激烈競爭,反過來又令質量兼備的國產電動車,愈趨暢銷全球,美資Tesla上月起在上海巨型廠房生產Model Y賣埠加拿大,本田月中亦剛向歐洲付運首批華製電動和混能車。
 
  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國至少坐擁7成鋰電池和陰陽極產能,而電池又佔電動車售價約4成,意即脫勾斷鏈很可能只是徒然。就算美國將以行政手段,阻止含有華產電池和礦材的車廠拿取稅務抵免,也無礙另一美資福特,另闢蹊徑與中資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合作。
 
  氣候暖化恐難逆轉,不少發達國家已設限期淘汰傳統汽油車,新能源車無論銷售維修、軟件服務,潛力皆是難以計量。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即使「環球北營」(Global North)成功費時從頭建構電動車供應鏈,產品成本隨時會是華製產品兩倍,且質素猶有不及。
 
  對於IPEF成員如東盟的泰國和印尼、斐濟,以及其他「南營」國家來說,中國的龐大基建輸出能力,將可支持以較相宜價格,大舉興建汽車充電樁。
 
華技術助西方 援建南營電樁
 
  謝國忠分析,當前石化能源價極其波動,電動車則價格漸降,加上要在地生產的工序較為簡單,都會令發展中國家更有誘因加碼與華合作。
 
  比亞迪首家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在泰國投產後,當地市場車輛從下定單到交付將不用再經歷漫長出口海運及清關等流程,交付效率大為提升。顯而易見,無論華資在外生產,或外資在華設廠,只要能做到互利共贏,勢必無懼政治打壓。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雙幣交易
財政預算案2024-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