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13

法思想家霍爾巴赫: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霍爾巴赫說:「哪裏沒有自由,那裏就沒有祖國。」

 

  愛國和愛自由的選擇,在幾個世紀之前就有爭議,大部分西方國家和人民已有共識:自由優先於祖國。也就是說,如果國家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人民就有權推翻這政權,或選擇離開這個國家。

 

  霍爾巴赫(Paul-Henri Ditrich d'Holbach,1723-1789),生於德國,少年時移居法國。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儘管他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半年逝世。

 

  霍爾巴赫在著作中對法國專制制度無情地抨擊,指出法國的專制制度是「建立在情欲、任性、以及某些統治社會的人物的個別利益之上」的不公平的社會制度。

 

  與霍爾巴赫差不多同一時期,美國獨立革命的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也說了一句意思相同的正面表述的話:「哪裏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祖國。」

 

  愛國與愛自由孰重的爭議到現代也沒有完全停止。避納粹而離開德國的愛因斯坦說:「國家是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

 

  作家柏楊在離開大陸居台灣三十多年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重返大陸故里,他在回台後寫了一本記此行的書,封面上寫:「大陸可愛,台灣可戀,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這句話既是他的心聲,也含有對兩岸掌權者的勸喻:只有讓人民享有自由,人民才會把這片土地當家園。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