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14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荒謬主義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最近台灣連續出版了幾本有關法國作家卡繆的書,顯示這位去世50多年的存在主義和荒謬主義的文學大師,儘管已不像我年輕時代那麼流行,但並沒有過時。他的著作和思想仍然在21世紀繼續發酵。

 

  新出的書一本是台灣作家楊照寫的對卡繆的較全面介紹,書名是《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另兩本是卡繆的著作,包括他寫於24歲時的小說:《快樂的死》;以及他的散文論述《反抗者》。

 

「存在主義」VS「荒謬主義」

 

  楊照的《忠於自己靈魂的人》,解釋了何謂「存在主義」和「荒謬主義」?存在主義是20世紀影響歐美的重要哲學思潮,影響全球的文學界和思想界,存在主義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有人認為先驅者是十九世紀的尼采和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年)。不過到了二十世紀,就以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年)和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年)為代表人物並發揚光大。沙特的著作大都是哲學論著,卡繆的作品即使是哲學論著,也充滿文學的風格與樂趣。

 


  卡繆的思想體系最想要呈現的,就是「荒謬」。人的「存在」,常會尋找各種藉口,讓自己懷抱希望活下去──人因自由而活著,但關進監牢的囚犯還是繼續活著;人因財富而活著,但一貧如洗還是繼續活著──在卡繆看來,懷抱希望而活就是「荒謬」而非「誠實」的生活態度。

 

  人有沒有可能不荒謬地活著?沒有了藉口、沒有了希望,還能忠於自己的靈魂而活?楊照分析卡繆不同體裁的著述,都是要揭示潛藏在日常生活底下的「荒謬」,而這正是「存在主義」的真正本質。

 

從神話領悟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的重大主題是個人對於存在的恐懼,荒誕的感受;它反映人在面對世界時所感到的一種情緒:孤立無援、個人承擔無意義的世界荒謬而沒有盡頭。

 

  希臘神話中,天神懲罰薛西弗斯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但總是在到達山頂時,巨石就滾下來,薛西弗斯只好下山再推,再一次推到山頂又滾下,如此無窮無盡地反覆。卡繆《薛西弗斯神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薛西弗斯,差別只在是否認識到這一點:起床,電車,四小時辦公室或工廠的工作,吃飯,電車,四小時的工作,吃飯,睡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樣的節奏周而復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為甚麼」的問題在意識中浮現,一切就都從這略帶驚奇的厭倦中開始了。厭倦開啟了意識的運動。

 

卡繆與沙特的分歧

 

  卡繆與沙特的分歧在對待革命、歷史以及蘇聯的態度。沙特戰後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卡繆卻一貫反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主義。沙特是個哲學家,理念抽象得多,卡繆的哲學思想更多來源於感性生活,直接體驗。沙特強調行動,而卡繆老在猶疑不定,在他的小說中,行動幾乎沒有甚麼意義。。卡繆和沙特都反對虛無,宣揚反抗,然而卡繆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於你怎麼做,而在於你怎麼想。而沙特恰恰相反,不在於你怎麼想,而在於你怎麼做。正是在「反抗」問題上的分歧導致兩人幾十年的友誼破裂,1951年卡繆的《反抗者》出版,二人的矛盾發展到決裂程度。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


作者:楊照


由 麥田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