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15

揭開被遺忘的一頁台灣歷史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10月16日,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灣生回家》在台灣首映,受到台灣社會廣泛注意。因為它揭開了台灣社會史、同時也是日本社會史中被遺忘的一頁,但卻是人性中美麗的一頁。

 

  電影根據製作人田中實加去年出版的一本同名的書改編。田中實加,有一個中文名字叫陳宣儒,是台日混血女兒。《灣生回家》去年10月在台灣初版,已重印了八次,今年9月出修正版後也重印了一次,暢銷一時。

 

帶歧視性的稱謂

 

  「灣生」,是指日治期間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在日本這是個帶歧視性的稱謂。1895年馬關條約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一直認為日本地小人多,有計劃地向台灣殖民。日治時期全台共有30個移民村,其中東部佔了17個,官方在規劃移民村時,特意將這群在日本被視為剩餘人口的民眾集中在非都會區。另一方面,為了讓這批人永留台灣,規定必須舉家遷台,並將日本當地信仰的神社和布教所移植至此。50年來,許多日本人在台灣的移民村出生,長大,習慣了在那片土地和氣候生活,也講台灣話。他們以台灣為自己家鄉。

 

  誰料,二戰結束,日本戰敗,中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下令日本移民和「灣生」要全數遣返日本,他們只能帶幾套衣服、輕薄的床單、被褥等簡單行李和一千日圓回到他們陌生的祖國。

 

灣生回家的人生路

 

  台日混血的田中實加是灣生後裔,父親是台灣高雄人。

 

  田中實加畢業於紐約市立藝術學院美術藝術科,曾在法國尼斯藝術學院研修,從事畫畫創作,也是知名美食達人。她穿著名牌,生活寫意,事業順利。只是她常常不解,為何祖母田中櫻代、管家竹下健志夫妻,以及一群日本朋友相聚時,總是一口流利台語。他們還常遊台灣,動不動就捐款,921大地震捐款也罷,連花蓮高中、北一女中也捐,田中實加曾經不快地挑釁著祖母:「我在美國念書時,洗碗洗到手都凍壞了,妳怎不捐給我?」

 

  直到祖母、管家先後過世,管家妻子竹下朋子交代田中實加,要把他們三人的骨灰灑在花蓮港,「灣生」如迷霧般的過往與回鄉之旅自此掀起了田中實加往後12年的人生波瀾。2003 年,患有輕度自閉症的田中實加全身上下名牌盛裝出現在花蓮秀林,她要探尋包括祖母等人的過往,誰料在山上遇到滂沱大雨:日本把花蓮帶入繁榮的那一頁歷史,怎麼全沒了?原先只想尋找祖母舊日的生活痕跡,這次的灣生行卻使她陷入尋訪灣生歷史的旅程,她在台灣找尋日本的移民村,又探訪在日本的灣生,幫助他們在台灣尋根——申請出生戶籍謄本,幫他們尋找以前的戀人、親人或朋友,就這樣,她過了12年無報酬地幫助灣生回家的人生路。

 

  為此,她放棄原初規劃的走遍世界、浪跡天涯的逍遙夢,也放棄了對愛情、家庭的追求,在歷史中步步深陷。

 

灣生、灣妻與台灣人的庶民記憶

 

  田中實加的《灣生回家》是以口述史和老照片並陳的方式,以紀實筆法保留大時代的灣生、灣妻與台灣人的庶民記憶。

 

  這本書由三部分組成:台灣的日本移民村——吉野村老照片,23個灣生的往日與今日尋根的敘事,以及日治時期吉野村的重要地標照片簡介,主要內容在第二部分的動人敘事,多的是各種撕心裂肺、生離死別或重逢後旋復死別的故事。在大時代的作弄下,灣生看起來是隨殖民者而來的既得利益者,實際上卻是被母國排除在外的人。遣返後,他們又被視為帶有病菌的戰敗者,隔離在岸上臨時搭建的收容所、肺結核療養院或孤兒養老院,不幸病歿即就近焚化埋葬,終其一生回不了家,也沒有家。也有父母不忍子女回到窮苦被排擠的日本,寧可忍受骨肉分離之痛,讓女兒改成台灣姓名,從此隱姓埋名甚至裝聾作啞以避禍端。更有天倫分離,從此在棄子餘生的怨懟中含悲而死。

 

  當然,也不乏溫馨感人的例子,像是謝奶奶和吉村爺爺就學時青澀純真的情愫,在分離四分之一世紀後終於重逢,在人生開始倒數的時刻,兩個各有家庭的四位老者仍珍惜地把握每年見面的時光。這23個灣生的生命史,有畢生盼望讓滯台子女恢復日本國籍的灣生母親,有耆老每年不惜返台探訪他們的原鄉時,不忘爭取出生證明以求人生的圓滿……。

 

  如果說,作者存在的意義是「尋找」和「告訴」,對灣生而言,「等待」與「救贖」則是他們存在的信仰。

 

用盡財產 從遺忘中挖掘出的記憶

 

  把灣生從人們的遺忘中挖掘出來,田中實加是關鍵人物。

 

  她的灣生之路開始時還算單純,有多少錢、就帶多少爺爺奶奶回台灣,她全都自掏腰包。但接下來她對灣生的採訪,陪伴老年的灣生們回到台灣、取得出生證明,見證他們生命終能完整,這艱難的12年,卻實實在在考驗她的毅力和堅韌。她說,她無數次徘徊台北街頭與花蓮鄉間崩潰大哭,罵老天爺幹嘛讓她來花蓮,她罵自己、也罵奶奶這群灣生。回家後,看著鏡中的自己,忍不住問:「妳是田中實加嗎?怎會變得這麼老、這麼醜、這麼黑、這麼落魄?」對她來說,從 2012 年到 2013 年底拍紀錄片期間,是最痛苦的低潮期,包括親友在內,很多人都認為,田中實加做不了也做不好。她冷靜後拭乾淚水,並告訴自己:「實加,沒事了,加油!」她想到祖母曾告訴她:「實加,千萬要記住,妳人生中的精神糧食是尊嚴,永遠不要被看不起!」

 

  紀錄片揀選書中23則故事中的8個人物做主角,因為老人家的記憶模糊、時而語無倫次,光是翻譯,就已經花掉新台幣三百多萬元。田中實加用盡祖母留下的財產,變賣房屋和全身名牌,投放紀錄片的製作。被無數次拒絕後,她找到導演柯一正幫忙,拍成電影上映,給仍然在世的灣生老人在影片中留下身影。

 

  《灣生回家》的書本和電影傳遞的,是愛就甘願等待、愛能化解仇恨、愛得以積累記憶的命題,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年輕女子耗盡青春建立的一座尋找被遺忘歷史的豐碑。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灣生回家》

作者:田中實加

由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