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6

非物質主義的人生追求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英國經濟學家修馬克的一段話:

 

  「物質主義主要關切的是物品,而佛教徒關心的則是解脫。解脫的阻礙不在財富本身,而是對財富的執著;不是因為享受美好事物,而是對美好事的無盡的渴望。」

 

  修馬克(E.F. Schumacher), 生於1911年,死於1977。

 

  修馬克在20世紀中葉已預見到西方經濟過度發展而忽略「可持續」倫理的困局,提出「小即是美」、「佛教經濟學」等與西方主流經濟思潮背道而馳的觀念。他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留意這洞見。直到全球生態越來越出問題的90年代,修馬克的重要性才廣被發現和重視。近年更被尊稱為「可持續發展的先知」。1977年修馬克逝世後,他生前的著作《小即是美》十多年後突然「鹹魚番生」地熱賣起來,他的另3本著作也在死後才有機會出版。

 

  這裏所引的一段文字,是修馬克的哲學基礎,來自他的「佛教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通常著重財富的積累,人民物質生活的進展,對美好事物享受的增加。修馬克提出非物質主義的人生追求是解脫,也就是解脫對財富的執著,不是享受美好生活,而是保持對美好事情的渴望。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