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2018

文學是探求真相之旅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捷克作家卡夫卡一句話:

 

  「文學一直是一場探求真相之旅。」

 

  不久前,我在這裏談了20世紀最有代表性作家法蘭茲‧卡夫卡的幾部作品。

 

  卡夫卡作品的荒誕,所反映的現代人的困境和孤獨,世態炎涼和人存在的無奈,基調是悲觀的。幾十年來,西方還流行「卡夫卡式」(Kafkaesque)這個詞,來形容超現實與噩夢般的荒謬。

 

  西班牙作家艾倫‧波西(Allan Percy)就寫了一本書:《卡夫卡懂受挫的心》,選用卡夫卡的語句,不是從文學或社會角度去闡述「卡夫卡式」的荒謬、疏離,而是單純以心理或實用角度,去談論如何去解除日常的困惑,學習過更好的生活。

 

  這本書我多年前介紹過。由於書中選了卡夫卡99段話,我近日再翻閱,覺得還可以選幾段,同大家談談。

 

  前面引述關於文學那一段話,精確地說明,所有文學都是反映真實、探求真相的。文學作品儘管虛構,但正因為虛構,更可以無顧忌地寫出作家所知道的真相,而且真實性不只是作品所寫的時代和地點,對後世和外地也適切,因為人性是相通的。

 

  艾倫‧波西對這段話的進一步闡釋,就認為文學不止於探求真相,而且可以進行心靈治療。他說,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給從前線回來的傷兵閱讀文學作品,發覺他們康復的速度比較快。

 

  波西表示,任何一本書都有療癒效果,因為我們能得到:

 

  *作者對於一個我們或許不知道怎樣解決的問題提出見解。

 

  *暫時逃離我們的世界,躲進書本裡的世界喘口氣。

 

  *豐富我們的想像和思考,讓我們能夠同他人分享。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