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15
吃肉太多削腸功能,針灸既通便又降脂
譚莉英
註冊中醫師
近日天寒地凍,最佳的禦寒方法莫過於相約三五知己吃火鍋,邊吃邊暖胃,人生一樂。
身邊的肥佬(丈夫)已是第一位火鍋吃過頭而觸礁,痛風發作,好友們都關心地問候,敢問世事何曾是絕對?要被慰問的是我還是他?他一如既往的輕度任性,喪食一番,表面上仿似病了自己,實際上是苦了我,因他的健康扛在的肩膊上,啊!不過,他對吃就是有份堅持與執著,所以,我們唯有繼續火鍋。
再來,就是Gigi。今次是由Gigi發起火鍋晚宴的,見Gigi大吃特吃,旁邊的Maggie還打趣問:「有喜嗎?見你身形發胖,胃口大開,怎麼啦,成功追到猴B嗎?」
Gigi將豬、牛、羊肉等大口地鯨吞,好不容易才回過氣來答;「別傻氣,我這壞身子那有本事懷起孕來,身形發胖與大吃特吃是基於近期受便秘之苦,動不動就3-4天才排一次,便質還乾得要命,所以便打算多吃點東西,利用地心吸力原理,胃過重便壓到腸的份兒上,希望藉此把大便通通壓出來。」
說罷,還滿意地點點頭,希望獲得在場人士們的同意。
Maggie皺着眉問道:「譚博士,你同意嗎?聽來好像有理,但又彷彿有甚麼不對勁兒…」
我問Gigi:「那大便有改善嗎?」
Gigi擰頭:「又未見得有任何改善,但我認為這是挺科學的呢,何解仍未見成效?」
我認真起來:「別亂來!你搏命幹掉那麼多肉食,只會令脾胃功能加重負荷而影響消化、吸收與排泄功能。要知道,當你食入大量肉食時,體內很多氣血會馬上跑到脾胃去幫助消化,同時協助消化酶的分泌,於是,其餘臟腑功能(如:腸臟)便相對氣血不足,當腸臟氣血不足時,又怎能有氣力蠕動去排便,就好比我們午飯後經常訴之飯後攻心,昏昏欲睡,其實本質是吃得過飽而令氣血全跑到脾胃去,相對腦部便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於是乎便神疲倦怠,與飯氣無關。加上氣血不足,就如逆水行舟,試問大便怎能順利排走?同時,我注意到Gigi你嗜食肉,肉類由於不含纖維質,所以它在消化管道中移動的非常緩慢(比起穀類與蔬果食物約慢4倍),因此在我們的社會中,慢性便秘幾乎成為人類的共同的苦惱。」
Gigi苦着臉:「我確實喜歡吃肉食…」
我答:「我也非素食者,但也建議以素食為主,肉食品為輔,其作用是『益』。益是指『有益』,是好的意思,這樣看肉類似乎不是必需品,就好像『營養補充劑』,它對身體可以有益處,但是並非沒有它就會死掉。
可是,『益』字在古代的本意是『溢』,即『滿溢』,水滿瀉出水庫外,是好是壞?當然是浪費了、太多了!所以『益』字在《內經》中有時候也屬貶義,有『水能覆舟,亦能載舟』的過猶不及思想,它雖然有益處,可是很容易走到負面。
近期也有研究報告發表為了加速動物的成長、肥胖,以及改善肉食色澤和口感,提供肉類的動物往往被迫吃下大量的化學物質。為了得到最大產量的肉以牟取最高的利潤,動物們被強迫餵食、注射:荷爾蒙、開胃藥、抗生素、鎮定劑以及化學混合配方飼料以刺激生長,所以是好是壞,還是用較科學化判斷為佳。」
Gigi扁着嘴:「但我確實無肉不歡,加上便秘令我好煩,體重又不斷上升…難道火鍋吃素嗎?」
我答:「那就通便排毒與降脂一併執行吧!
針灸:針刺腹八穴、足三里和支溝等穴,佐以艾灸,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濕、調理脾胃,確保腸道健康,清除腸道內常年累積的宿便。
最後,縱使火鍋選用番茄洋蔥素湯底也是很美味的啊!可以的話,每天加強蔬菜和水果的份量吧!」
Gigi:「遵命!Dr.。」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25度生活」,舒適溫度 ‧ 綠色態度 ‧ 樂活自在!►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