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10/2022

養和引入監察血癌病情新技術 !精準度較傳統檢測高100倍!可及早偵測復發徵兆

  • 收藏文章

  血癌是本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有數以千計的新患者,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惡化速度最快,患者5年存活率平均僅3成,密切監察病情,釐定最佳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養和2018年起引入「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ddPCR),已為118名白血病患者進行監測。相關技術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檢測高100倍,有助及早偵測復發徵兆,甚至衡量患者進行骨髓移植的風險。

 

左為梁憲孫、右為馬紹鈞

 

  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梁憲孫解釋,AML可在數日至數周內迅速增長,病人5年存活率平均僅3成,密切追蹤變異基因的變化、偵測微量殘存疾病(MRD)很重要,惟白血病患者接受治療後,體內仍可殘留MRD,導致癌症復發,惟傳統顯微鏡檢測靈敏度及準確度不高,難掌握真實病況。

 

可追蹤罕見突變基因 偵測復發徵兆

 

  該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亦指,半數的AML患者有基因突變,40%則有融合基因,故定量PCR、新一代基因排序系統和流式細胞測試,亦未必有效追蹤相關變異基因的變化。

 

  為此,養和2018年起率先引入「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ddPCR),以較傳統檢測高100倍的靈敏度及解析度,仔細掌握MRD數據,至今已為118名白血病患者監察病情。

 

  馬稱,採用ddPCR技術時,會因應患者的變異基因類別,度身訂造檢測試劑,故可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的突變基因;將個別DNA分子分隔在不同滴液內,更可精準量度MRD數目,有助偵測治療效果、復發徵兆,甚至衡量患者進行骨髓移植的風險及時機,最快可分別在5日和2個月內,提供舊症和新症的相關數據,而收費與流式細胞測試相若。

 

掌握用藥反應 及早轉藥緩解病情

 

  有53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進行相關測試後,發現用藥反應未如理想,且在用藥12個月時,融合基因數量飈升5倍並產生抗藥性,及早轉藥令病情在6個月後得到緩解。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素心Cook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